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日發表題為《音樂在中國打擊“鍍金表演者中死去》的文章,摘編如下:
作為世界上最典雅音樂廳之一的維也納金色大廳,已徹底成了中國人榮耀加身的“卡拉ok廳?令人悲哀的是,在中國媒體看來答案或許是肯定的。
近年來,已有數百名中國表演者奔赴海外登臺獻藝,或至少是借此提升名氣。據中國媒體近期報導,僅在去年1月至8月期間,就有133個中國院校和藝術團體單獨在金色大廳表演。租下這座19世紀的音樂廳進行一場表演約需要2.71萬美元。這可不是一筆小錢,但從中國企業到一些地方政府,樂意為這種“殊榮掏錢的贊助者比比皆是。
為提高“上座率,表演團體常向當地社區免費贈票。將金色大廳戲稱為中國“K歌房的當地媒體表示,由於此類演出的免費贈票太多,維也納的華人居民及中國使館感到越來越難將贈票派送出去。10年前,光顧維也納中餐館的中國留學生常收到金色大廳演出的免費贈票,但最近以來,即便這些餐館都不願繼續管這事了。
不過,至少目前來看,已因觀看此類演出的壓力而不勝其煩的當地華人居民,或許可以稍稍鬆口氣。本周,中國文化部表示正在打擊這類使用政府經費到海外演出的現象—有時以“文化交流為幌子,並要求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加大監管力度以阻止相關浪費行為。
此前在金色大廳演出的包括海南省某老年人合唱團與安徽省合肥市的一所中學合唱團。
媒體在報導中將此類演出活動描述為“鍍金行為:有的甚至動用政府經費,不計成本、不看對象、不講實效,通過不實報導或炒作來達到撈取名利的目的。既浪費人力物力財力,也損害國家藝術尊嚴。
鏈接:16年前中央民族樂團首登“金色大廳舞台
始建於1867年的維也納音樂協會金色大廳,以其每年的新年音樂團和世界頂級樂團的常駐演出,而聞名於世。這座為世界公認的古典音樂殿堂,16年前,1998年第一次奏響了古老的中國音樂。
這場由中央民族樂團打造的虎年春節,中國民族音樂會在一家民營企業的策劃下,首次登上金色大廳的舞臺,為歐洲觀眾奉獻了一場純粹的中國音樂盛宴,在這次演奏會上,中國的演奏家的精湛演奏征服了音樂之都的觀眾。
從維也納凱旋而歸的中央民族樂團,在國內做了金色迴響的彙報巡迴演出,一場演出費高達20萬元。而據媒體報導,在此之前,樂團的團員們連工資都發不下來。第一次走出國門,中央民族樂團的精神和物質雙豐富,為眾多演出團體樹立了標杆,也因此開啟了國人到金色大廳去演出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