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與重建——加德滿都震後一月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駐加德滿都記者吳強 周盛平】25日是尼泊爾發生強烈地震一個月的日子。當日,加德滿都天氣晴朗,白天氣溫在35攝氏度左右。一個月過去,天空不再有救災直升機轟鳴而過的影子,運送救災物資的軍用卡車也已基本不見,銀行、商店、飯店等商業設施開始慢慢恢復運作,整座城市正努力回到震前的生活狀態。與此同時,災後重建是擺在尼泊爾政府、人民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

王宮廣場廢墟過半 老城商業蕭條

位於市中心的地震重災區杜巴廣場也就是王宮廣場,是加德滿都的心臟。地震中,這裡一半建築成為廢墟。由於有好幾棟主要古代建築和博物館倒塌,許多廢墟體積巨大,而且與其他古建築連接,無法使用大型起重機和吊車清理,因此許多道路現在仍然限制行人通行。

王宮廣場附近的一些標誌性建築,如軍隊醫院等震後也成了危房,重新修復尚有待時日。一些人行道和馬路因地震受損,使得市中心有些臟亂。

老城市中心的商業經濟則處於半癱瘓狀態。昔日遊客摩肩擦踵的步行街上,不少酒吧、飯店、古玩和工藝品店等還沒開門。廣場附近一家咖啡館的老闆說,現在的顧客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另一家旅遊商店的店主告訴記者,加德滿都的旅遊業幾乎停頓,原來到處可見的外國遊客都沒了蹤影。

尼泊爾重建 青年志願者在行動

在加德滿都市中心的比姆森塔遺址,一群青年志願者正在舉行紀念活動,他們手拿尼泊爾小國旗,不少人臉上也畫著國旗的圖樣。這些青年大多是大學生、研究生、公司白領和專業技術人員,在震後通過網際網路、社交網站和其他聯繫方式組織起來,並成立一個叫“尼泊爾思想和行動”的非政府組織,積極參與救災和重建工作。

電子工程師尼勞拉今年26歲。他說,他們這些青年志願者願意貢獻力量,幫助大眾克服地震帶來的困難,重新樹立生活信心。他和他的同伴們在過去一個月內參與了發放救災物資等工作。現在工作進入第二階段,更注重經濟和生活的重建。

23歲的卡蒂瓦達是一名醫護專業的研究生。在過去一個月裏,她與許多青年學生一起為傷員提供醫療服務,為無家可歸者募捐。她說,她們的口號是“我與尼泊爾在一起,我要重建尼泊爾,我要讓尼泊爾重新閃亮發光,我將改變生活”。

中國帳篷成為重要符號 災後重建路漫漫

王宮廣場馬路對面的閱兵場,是最大的災民集中點,現在仍有數千人住在營地的帳篷裏。這些帳篷絕大多數是中國政府、紅十字會和民間提供的。當地人說,中國帳篷已經成為加德滿都的一個重要符號。不少尼泊爾朋友對記者說,中國這次給予了尼泊爾很大幫助,尼泊爾人民十分感激。

尼泊爾政府官員表示,光加德滿都及其周邊地區,就有約30萬人因為房屋毀壞而住在帳篷裏,此外還有大量離開首都的人員沒有返回,因此要完全恢復正常生活仍需要很長時間,重建任務十分繁重。此外,防疫也是擺在政府面前的另一項艱巨任務。尼泊爾各政黨已表示要團結一致,克服困難,重建家園。

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劉建超21日率跨部門工作組抵達加德滿都。他在拜會尼泊爾總理壟伊拉臘時表示,中方將繼續根據尼方需求,做好下一步參與尼救災和災後重建規劃。相信在尼泊爾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和國際社會的幫助下,尼泊爾人民一定能夠戰勝災難,早日重建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