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严查违规这半年:公开1334张罚单,罚款超3.3亿

亚太日报

text

在金融监管从严的背景下,今年以来,各级银监部门对违规金融机构的处罚力度也大大增强。

根据银监会网站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统计,截至6月30日,各级银监部门共公开了1334张罚单。其中,银监会25张,银监局425张,银监分局884张,合计罚款额为3.38亿元。

由于处罚时间和罚单公开时间存在时滞,考虑到罚单公开的数量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监管部门的态度,此次采用以披露时间作为统计口径。

在4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银监会将2017年定为“强监管年”,严查金融违规行为。

一位银行业人士透露,从目前来看,确实是强监管的趋势,一方面监管部门通过政务信息公开来向社会表明监管力度和决心,另一方面也通过这样的渠道给银行更多的警示。相比现在,“原来更多的是内部传达,从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规范的处罚,处罚的过程也不规范不透明,力度也没有这么大。”

二季度罚款金额连月走高,地方银监局单笔最高罚款超900万元

“进一步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坚持纠罚并重、罚没并举、机构人员‘双罚制’,充分发挥监管处罚的震慑作用,”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4月召开的银监会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电视电话)会上指出。

2017年上半年银监部门公开的处罚金额趋势表

据统计发现,2017年上半年,银监会网站上公开的罚单数量和罚单金额均呈上升趋势,二季度趋势尤为明显。

1月至6月,各级银监部门公开的罚单数量和罚款金额分别为188张、4385.93万元,173张、3599.02万元,200张、4086.72万元,190张、8597.93万元,233张、5310万元,350张、7835万元,合计1334张、3.38亿元。

具体来看,1月至6月,各银监分局公开的罚单数量分别为145张、118张、144张、126张、150张、202张,罚款数额分别为2676万元、2146.02万元、2518万元、2387.17万元、2556万元、3401万元;各银监局公开的罚单数量分别为43张、55张、56张、39张、83张、148张,罚款数额分别为1709.93万元、1453万元、1568.72万元、1920.76万元、2754万元、4434万元,合计2.95亿元;银监会4月10日公开了25张,罚款金额为4290万元。

从单笔罚款金额来看,北京银监局在6月26日公开的1张罚单金额最高,达到920万元。在这张罚单中,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因违规虚增存款14笔、违规办理同业票据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850万元,两名责任人分别被罚款40万元和30万元。

从目前已公开的罚单数据来看,地方银监部门的罚款金额多为几十万元,很少上百万元,近千万元的罚单较为罕见。

一位城商行相关负责人指出,对于监管部门的处罚决定也要理性看待,并不能说今年去年问题特别多。“监管处罚的内容很多不是今天发生,有些是几个月前发生的,最长还有三年前五年前的,这是逐步累积到一定阶段的集中释放”。

该人士表示,银行有一些业务都是阶段性的,一开始大家都在做,监管部门逐渐提出要求,银行也采取了相关措施,慢慢事情也就少了。“有些事情以前都没有引起重视,这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0%罚单涉及票据业务违规

越来越多的票据违规出现在监管层的罚单上。

从银监部门公开的违规案由来看,信贷业务违规位列首位。信贷业务是银行的传统业务,业务基数较大,违规可能性也就更大。一般违规包括以贷转存等方式虚增存款、违规授信、贷款五级分类违规等案由。

仅明确列出为票据业务违规的罚单占罚单总量的20%。近段时间以来,随着风险事件的曝光,票据业务也步步陷入危机,安全隐患备受关注。

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除了银监会3月29日处罚的平安银行、恒丰银行、华夏银行,共有196家金融机构因票据业务违规被处罚,合计被罚近9200万元,占罚款总额的27%。

一位城商行人士指出,银行从利润角度考虑,希望能在风控前提下做一些业务,从而在一些票据、同业业务上进行创新。但是,部分分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确实有一些变形,个别银行工作人员不太规范、甚至违法犯罪,进而被监管发现、处罚。

就目前频发的票据乱象,一位股份行人士直言,票据业务已偏离了原来的以贸易为基础的支付手段,成为了一种融资工具,信托、券商及其他中介的介入,已经加入了杠杆。再者一些银行工作人员与中介勾结,出现了诸多道德风险。“要治理!”该人士表示。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