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體人反思:“台灣的大陸新聞太膚淺”

text

新華社台北5月28日電

“台灣的大陸新聞太膚淺。”28日出版的台灣《中國時報》刊載資深媒體人楊艾俐的評論指出,台灣媒體“老是依據刻板印象報道大陸新聞,不但陳舊過時,而且貽笑大方”;“為了收視率,對大陸新聞擷取的總是刺激的、怪異的、荒誕的題材,然後以偏概全,無助於閱聽人了解真正的大陸”。

楊艾俐的這篇評論以台灣發生反服貿學運時自己正在大陸訪問台資企業入題。她說,看到大陸臺企的台灣員工“兢兢業業,奔波於公司上上下下,為工作打拼”,對比“台灣那群抗議民眾及年輕人”,讓人感覺“似乎在兩個世界”。

楊艾俐說,在大陸工作的臺籍人士約85萬,幾乎相當於台灣就業人口的十分之一。然而,台灣媒體對這個群體卻鮮少報道。

“有些台灣年輕人剛大學畢業,就去廣東,甚至遠赴河南等地管工廠、倉庫,與陸籍勞工生活在一起,從基層做起,因為他們覺得在這裡可以學得多,雖然暫時苦一點,但是積累自己競爭力。到了30幾歲成為臺籍幹部,整天在大陸飛行,出差於各大城市之間。他們也是低頭族,不斷滑手機,但看的是業界動態、公司指示,自修管理趨勢。看到他們,看到台灣另一種生命力在延伸,這就是台灣的正面力量。”她說。

由此,楊艾俐進一步指出,台灣媒體報道“台灣人在大陸”的角度太窄,太刻板化。在批評台灣媒體關於大陸的報道時,她還舉例說:“東莞出現在台灣媒體上,總是色情滿布,或是臺商全家遭殺害,但是真正到東莞看,很多地區都是高科技產業林立,會展中心、現代化設施完備,產業聚落成群,才看出為什么它仍然是港商、臺商的投資首選地。”

“受到媒體影響,很多台灣人的大陸印象都停留在30年前落後、貧窮的情況。”楊艾俐說,大陸有13億人口,地域差異大。台灣媒體以偏概全的報道使台灣民眾無法了解大陸的真實情況,由此就會影響到台灣民眾作出個人、企業發展的決策,進而還可能影響到台灣當局的決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