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李嘉誠日前在公司業績記者會上,引用“黃台之瓜,何堪再摘”比喻香港的處境,並呼籲“不要再傷害香港”。他還說,國家一定是希望香港好,“若香港無內地支持,恒指最少跌一半”。他相信“一國兩制”不會改變:“香港如果做得好,爲什麽要變呢?”這種觀點反映了多數港人的心聲。
唐朝李賢《黃台瓜辭》曰:“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這個典故意味深長,但意境蒼涼。李嘉誠引用詩句,表明他對香港當前局面的看法和一些擔憂。
“香港困局”的確存在。原先的優勢弱化,轉型和培養新增長點進展緩慢,社會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集中顯現……有些是外部因素使然,外圍經濟波動加劇,香港很難置身事外;有些是區域經濟格局變化後的彷徨,當“獨門生意”不再,香港必然要面對新的競爭,例如內地港口崛起,香港的轉口一定會受影響。李嘉誠感歎:“香港今日各行各業有不同壓力,相當困難。”
這些挑戰,你願不願意,它就在那裏,接與不接,它都要到來,回避不了。一個健全的肌體,自會積極應對,揚長避短。反之就容易怨天尤人,自亂方寸,步態蹒跚。關于香港發展,主流論述是善用與內地近水樓台的優勢,在經濟上融合,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找到新的內生動力。但這一主張在香港也遇到抵觸,有論者指出,部分港人有一個心結,自身沒有能力走改革、轉型的路,但又不接受中央政府的帶路,陷入“北京不能管,自己又做不來”的局面,有人說這是患了“香港病”。
更有甚者,有些困局是人爲因素造成的,尤其反對派一再幹擾香港發展,先是違法“占中”,後是拉布拖延,甚至煽動暴力衝擊,導致特區政府施政舉步維艱。反對派議員爲反對而反對,一再癱瘓議會,事關經濟民生的事情久拖不決。一些勢力動辄發動“公民抗命”,甚至占領馬路,制造街頭暴力事件,散布荒唐狂妄的“香港民族”、“建軍立國”等“港獨”言論。這些,使香港猶如黃台之瓜,一再經受折騰,甚至連藤蔓都要被扯下抱走。李嘉誠發出“不要再傷害香港”的呼籲,值得省思。
當然,以黃台之瓜比喻香港境況,並不是說香港黃了,更不是“一國兩制”事業黃了。事實上香港優勢仍很多。作爲發達經濟體,去年經濟增長2.4%,這不算低了。臨近內地、自由港、低稅制、廉潔政府,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香港優勢。連續22年獲評爲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香港的市場“遊戲規則”連通世界,可與國際主流市場無縫對接。居港者還享有種種利好,如城市管理有章法,法治環境佳,辦事少求人,食品衛生管控嚴格……有人唱衰香港甚至說其優勢“全面淪陷”,並不符合實際。
香港人曆來精明能幹、勤奮敬業。“東方之珠”升起時,大家把聰明才智用到了正路,發揮到極致,那種“煮海爲鹽,采山鑄錢”的創業精神,那種“踏平崎岖、頑強拼搏”的“獅子山氣概”,在今天更顯珍貴。要解開當前困局,首先應堅持法治是香港基石,扭轉社會上那種“違法無須負責”的歪風。其二是爲了香港整體利益,各方致力于社會融和。同唱一首歌,調子要和諧。“欲致魚者先通水,欲致鳥者先樹林。”減少政治爭拗,和睦合作,是目前香港最大的社會基礎工程。正如《獅子山下》唱的:“人生不免崎岖/難以絕無挂慮/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抛棄區分求共對/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