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張志軍深入台基層 大陸對台展現政治自信

未知

text

6月26日,張志軍(前左二)和陪同的新北市長朱立倫與中心裏的老人們交談。當日,國臺辦主任張志軍一行來到台灣新北市土城頂埔公共托老中心看望老人,並與老人們共進午餐。新華社記者何俊昌攝。

張志軍27日將南下高雄,並與高雄市長陳菊見面。陳菊將是張志軍此行會見的首位民進黨籍縣市首長。26日晚,張志軍與十名專家、學者舉行會談時表示,兩岸當前政治歧見的根源是互信不足,只有通過不斷交流溝通對話,才能累積互信。。台媒及外媒報導,作為兩岸分治65年以來中共官階最高的訪台官員,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此行,除了政治上的象徵意義,更有實質上的政治效果。張志軍把行程重點放在台灣政治中心以外的東南部,也是要將政治觸角伸展到台灣草根。

香港南華早報網報導,在與學者會談時,張志軍表示,兩岸當前政治歧見的根源是互信不足,只有通過不斷交流溝通對話,才能累積互信。

前民進黨籍立委郭正亮則在會上指出,兩岸當前問題起因於分配和政治不信任。分配問題大陸目前提出“三中一青,希望可以解決。要解決政治不信任問題,中共應該與民進黨建立正常的黨際交流,而不是現在針對個人的交流。

“三中一青指中小企業、中南部、中低收入和青年人,他們被認為是面臨發展困局的代表性社會群體。

張志軍也承認,大陸正視台灣社會心理和兩岸經貿交流分配面現況問題,所以這次特別安排走訪基層,要接觸中南部更多中小企業及中下階層。

張志軍也提到,台灣****與新加坡、紐西蘭的自由貿易協定未引起巨大反彈,但其實這兩個協議的開放程度比兩岸服貿協議開放更大,服貿協議卻引起許多反對聲音,都是兩岸互信不足所致。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與會的學者、台灣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轉述,這次的座談採取十名學者分別輪流發言、張志軍發言然後台灣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發言的次序。他說問題範圍非常繁雜,但是主要問題還是集中在台灣的國際空間以及國家認同問題上。

據王教授的轉述,張志軍形容前者“目前非常困難,不過可以通過民間紅、藍、綠三種政治色彩的智庫舉行論壇等方式,互相瞭解彼此的底線以及底線是如何形成、而且“有談總比沒談好。

他不否認,這次的座談似乎有些“各說各話,但是兩岸“不能老死不相往來。此外,張志軍也將這次的座談定位成“個人表達自己的意見。王曉波教授說,與會綠營的郭正亮和顏萬進也表示他們無法代表民進黨。

對張志軍的個人印象,王曉波教授說,他認為張志軍是個身段很柔軟、講話很溫和的人,同時說先前中國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的所謂“台灣前途由全中國13億人民決定的說法,根本是“無中生有、“台灣媒體的曲解。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導,作為兩岸分治65年以來中共官階最高的訪台官員,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此行,除了政治上的象徵意義,更有實質上的政治效果。他與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的會晤,達成了具政治意義的收穫——雙方對兩岸兩會(大陸海協會、台灣海基會)互設辦事機構“達成高度共識,且還將納入人道探視的職能。張志軍繞開敏感的臺北市,把行程重點放在台灣政治中心以外的東南部,也是要將政治觸角伸展到台灣草根,尤其是中小企業者、農漁民、青年學生、大陸配偶等基層民眾。

報導指,自國民黨籍的馬英九在2008年執政以來,兩岸關係擺脫了之前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對抗狀態,開始進入了合作的良性互動。大陸當時對台的基本政策,就如同對待香港一樣,在經貿上主動讓利來籠絡人心,推出不少優惠台商的措施,後來更以正式簽約的方式,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讓惠台措施制度化。

但最近,民意的反彈迫使馬英九政府推遲簽署服貿協議,也讓大陸意識到在經貿上一味讓利,反或遭遇反效果。張志軍此次訪台,行程重點擺在聆聽民意,政治意味濃於經貿合作,也反映了北京對台工作出現了調整。

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並納入人道探視職能,其政治意涵不容輕視;其實際作用,無異於在政治上互相開放,讓對方的准公權力進入己方治區運作;人道探視職能,幾乎近于領事事務。對於台灣來說,這個政治發展符合其兩岸對等的一貫主張。這也是王郁琦今年2月首次訪問大陸時,所希望達致卻落空的目標。經歷了太陽花學運衝擊的洗禮,大陸這回採取靈活身段予以讓步,不但在現實上有利於為日後兩岸正式的政治談判鋪路,更展現了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