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变慢、特斯拉迭代,我们买下的商品到底属于谁?

界面新闻

text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是什么感受?技术频繁更新,消费者已接受昂贵的科技产品永远在快速贬值这一残酷现实。

许多苹果用户发现,新iPhone发布后,旧型号的运行速度就会变慢。苹果公司也因此被美国消费者告上法庭。面对“故意降速”的指控,苹果虽极力否认,但在近期它还是同意了向美国用户支付5亿元美元和解金的方案,以避免诉讼。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

2019年初,家庭智能机器人Jibo向用户遗憾地宣布,其服务器将彻底关闭。此后,这台价值899美元的机器人除了能听懂指令“嘿,Jibo”之外,不再响应其他语音指令。

谷歌曾宣布以“Works with Google Assistant”解决方案取代“Works With Nest”计划,这意味着原来的Nest用户需要为其所有设备重新注册谷歌账户,而且在新设置就绪之前无法使用其应用程序和自动化日程功能。

随着技术的快速更迭,消费者花钱买下的产品在新的代码发布后就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商品。“消费者完全拥有其所购买的产品”的观念,如今也被打上了问号。

埃森哲在其于3月31日发布的《技术展望2020:新数字时代的人与技术》中指出,迭代式产品的“永久测试版”状态是对传统商品所有权的挑战,企业正通过升级产品系统的方式与消费者共享产品的所有权。

特斯拉(Tesla)会定期推送固件更新,例如自动驾驶、“狗狗模式”以及提升的安全特性等新功能,客户无需技术人员帮助即可完成对车的升级。所以人们会说“买一辆特斯拉,你将拥有一辆永不过时的车”。

徐工集团的工业互联网平台Xrea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AI等技术,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为销售出去的设备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以及预测性维护服务。卡特彼勒(Caterpillar)公司正将Cat Connect平台融入新一代工业设备,以使全新车载信息系统不断升级更新。涂鸦智能通过“AI+loT”的语音交互平台,整合多品牌产品在内的智能家具套装,以将消费者、品牌产品、OEM厂商和零售连锁的智能化需求连接在一起。

埃森哲认为,从前的“所买即所得”观念已不再适用。如今,用户购买的是硬件,但企业管理着产品的软件部分,拥有产品高价值部分的所有权。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改善用户的数字体验来进一步提升产品实用性,打造更具价值的产品。

飞利浦(Philips)不再强调售卖单个设备,转而致力于提供“照明即服务”。该公司推出的循环照明采用创新方法,为客户提供最新的技术。公司保留了照明设备的所有权,客户只为照明时数和服务付费,就能通过以旧换新享受始终如一的体验。

资生堂(Shiseido)创新服务Optune平台可以为客户配制专属的护肤品,用户将自己皮肤的照片上传到Optune后,应用程序会利用人工智能分析照片,并结合天气、湿度、环境等外部数据设计专门的个性化配方,互联设备随后可据此自动配制护肤品。该公司不要求消费者购买价格高昂的设备,而是仅收取护肤品补充液和平台的月度订购费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平台使用率。

埃森哲认为,在新型商品所有权模式下,产品已不单单是消费者手中的某个实物,还可以成为企业为消费者提供非凡体验和价值的渠道。因此,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不再是研发更为完美的产品,而是关注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触点。

不过报告也指出,尽管企业的初衷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互联产品的不稳定性也将给用户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消费者不仅会面对不断发布的新功能、安全补丁和新用户界面,还将因日益增多的“数字化报废”产品而不堪其扰。

以智能家电为例。冰箱的预期寿命为12年左右,但在冰箱门上添加触摸屏和数字功能后,冰箱的使用寿命会迅速缩短。冰箱仍可为食物提供制冷,但如果屏幕老化到无法运行,智能功能就会失效。旧设备不仅会影响企业提供高端体验的初衷,还会因旧技术隐含的安全漏洞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出现风险。

苹果公司的“降速门”事件也是“系统迭代”惹出的麻烦。在意识到旧设备有可能因电池过载而面临崩溃的风险之后,苹果推出了降低旧款iPhone性能的一项更新。虽然此举是为了保护和延长老化设备的寿命,但用户并未意识到设备老化这一缺陷,而认为是苹果操纵了“属于用户”的产品。

埃森哲认为,制定相应战略帮助客户从旧产品平稳过渡到下一代产品,将是企业未来提升客户留存率和忠诚度的关键。企业可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并提高透明度,以避免类似问题出现。与此同时,确保更新不会打扰或分散客户的注意力,并保护体验相关的数据也至关重要。

尽管产品迭代存在各种弊病,但从长远来看,企业和消费者都需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体验型产品正在挑战产品所有权的规范。尤其对于企业而言,调整自身观点以适应所有权的新现实,将是其下一代产品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