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累英國脫歐,李嘉誠旗下4家上市公司兩日蒸發612億元

新京報

text

【亞太日報訊】英國公投決定退出歐盟的消息公布之後,全球金融市場連日來受到波及。而在這波黑天鵝事件中,香港首富李嘉誠成了最“受傷”的華人。

由於近年來李嘉誠將投資重心逐漸向歐洲尤其是英國傾斜。在英國公投結果宣布以來,其旗下上市公司股價接連受挫,4家旗艦上市公司市值兩個交易日累計蒸發714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12億元),相當於港股上市公司碧桂園的總市值。

而從長遠角度看,被稱為“買下英國”的李嘉誠也將面對英鎊貶值帶來的資產貶值。不過,李嘉誠似乎早有先見之明,速動資產中英鎊占比較低,而其采取的彙率對衝策略甚至在英鎊貶值過程中無形中降低了債務壓力。

兩天蒸發一個“碧桂園”

6月24日,英國就脫歐問題舉行了歷史性公投,支持脫歐的人占比51.9%,英國選舉委員會公布,英國投票決定脫離歐盟。這一意外結果瞬間令全球股市承壓,而與英國聯系密切的香港金融市場風聲鶴唳,其中,被外界稱為“買下英國”的李嘉誠更是躺槍。

公投結果宣布當天,李嘉誠旗下主要上市公司股價暴跌:長江基建跌5.477%,長和跌5.074%,電能實業跌4.762%,長實地產跌去3.21%,跌幅均高於當日恆指跌幅(2.920%)。上述四家公司一天之內市值分別縮水107.35億港元、179.5億港元、74.7億港元和59.6億港元,合計蒸發市值421億港元。

昨日,上述公司股價繼續下跌。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上述四家上市公司近兩個交易日市值分別縮水了197.5億港元、314億港元、114億港元和88.4億港元,合計蒸發市值714億港元(約合612億元),與當日碧桂園市值相仿。

而按照李嘉誠家族在長和以及長實地產的持股計算,其家族財富兩天至少縮水111.3億港元,約合人民幣95.4億元。在年初公布的福布斯財富榜單中,盡管被內地首富王健林拉下了華人首富寶座,但李嘉誠仍以313億美元財富連續18年蟬聯香港首富。

據報道,在英國舉行公投前幾日,李嘉誠曾警示,“希望英國不要脫歐,不然英國的損失很大,對整個歐洲的影響都不好”。在這之前,李嘉誠還曾表示,英國脫歐將減少對英國投資。

英鎊貶值成最大風險

自本世紀開始,李嘉誠大筆向中國內地和香港以外的英聯邦國家進行投資,其中英國為主要方向。

有統計數據顯示,李嘉誠56%的投資在歐洲,其中英國是“主戰場”,大約占到37%,有英國媒體甚至因此形容李嘉誠“買下了大半個英國”。如今,英國近三成的天然氣市場、近三成的電力分銷市場和約5%的供水市場都由李嘉誠旗下公司實際控制。

根據摩根士丹利6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英國市場收入占比較大的港股上市公司當中,李嘉誠旗下公司占據了前四位中的三位,分別是長江基建、電能實業和長和,其英國業務占比分別為72%、63%和21%。

有分析機構表示,對彙兌損失的擔心是造成李嘉誠旗下公司在英國公投結果公布後股價暴跌的主要原因。

評級機構標普認為,英國脫歐最直接的風險是英鎊大幅貶值,將削減長和集團、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的現金流。由於長和集團在財物報表中入賬用的功能貨幣是港元,英鎊如果大幅貶值會令兌換率大減。

在英國宣布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後,長和表示,集團有信心在英國的業務繼續成長。

英國業務遍布基建、電信、零售、地產等

那麼,李嘉誠在英國的產業到底規模有多大呢?

以長江基建為例,自從2004年收購Cambridge Water,將業務版圖拓展至英國開始,公司多年來持續通過收購手段進軍英國。

新京報記者查閱長江基建2015年年報發現,其對英國的主要投資遍布電力、天然氣、水務、交通等多個領域,且均屬於基礎設施行業。據新浪財經數據顯示,英鎊兌美元彙率在上周五暴跌超10%,兌港幣彙率在6月24日暴跌8.19%。兌港幣彙率本周一繼續下跌,相比於6月23日收盤價11.5570,英鎊對港幣彙率截至昨日17:20跌至10.2750,累計下跌了11.1%。

以收購時企業價值計算,長江基建在英國投資合計167億英鎊,以上述彙率計算,長江基建上述資產在不到兩日內縮水了18.37億英鎊(約合161億人民幣)。

除基礎設施外,李嘉誠麾下其他公司在英國的投資已經遍布電信、港口、商業零售、地產等領域。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李氏商業帝國在英國的總資產高達3900億港元,包括3個港口、3家連鎖店、1家移動運營商、1家鐵路集團、1家區域電網公司、2家區域煤氣公司、1家水務公司。

具體來看,英國業務為李嘉誠旗下的公司貢獻了多少業績呢?

新京報記者梳理長和、長江基建這兩家李氏家族上市旗艦公司的年報看到,大筆投資英國基礎設施產業為李嘉誠旗下的上市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英國業務已經成為公司財報中的現金牛。

長江基建2015年年報顯示,其目前為英國最大的海外投資者之一,提供電力、燃氣、水處理及交通等各方面的生活所需服務。2015年,英國基建業務組合繼續提供良好回報,給公司帶來的利潤貢獻為67.65億港元,相當於超過一半的利潤貢獻乃來自英國。

而長和的年報則詳細披露了英國業務的具體數據。長和2015年年報顯示,該公司2015年全年備考收益總額(亦即內地通常所說的營業收入)共計3960.87億港元,其中21%來自英國,這意味著英國為長和貢獻了832億港元的營收。

在稅息前利潤方面,英國占比更高。2015年全年該指標錄得920.93億港元,英國占比為34%,遠高於中國內地、香港和加拿大。

記者注意到,在英國以21%營收的貢獻了長和34%利潤的同時,中國香港以16%的營收僅貢獻了6%的利潤,這顯示英國已經取代香港本土成為長和的業績增長源。

李嘉誠其實早有准備

由於英國業務對李嘉誠的產業布局意義重大,一些聲音甚至稱,英國公投脫歐除了造成彙兌損失之外,還可能打破了李嘉誠的戰略布局,未來不排除調整對英投資。

香港投資銀行家溫天納公開表示,投資英國等於投資歐洲,但如果真的脫歐,英國就只是一個單一市場及經濟體,輻射作用及協同效應都不再擁有,難免會影響在英國投資企業的估值。

不過,李嘉誠似乎沒有外界想像的那樣被英國“深度套牢”。

李嘉誠此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也在暗示,自己對於脫歐已經做好了准備:“即使英國脫歐,也不會是世界末日。”

長和年報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速動資產(亦即可以迅速轉換成為現金或已屬於現金形式的資產)為1314億港元。英國地區雖然為公司貢獻了較大業績,但以英鎊計價的速動資產僅為11%,這意味著即便英鎊大幅貶值,對長和資產的影響也將十分有限。

而且,英國脫歐帶來的美元升值還將進一步令這筆巨額的速動資產因彙率因素而升值不少。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上述速動資產中,占比最大的恰恰是美元,達40%。在美聯儲加息和英國脫歐等地緣政治風險的推動下,美元資產升值已經是大勢所趨。

甚至,英鎊貶值還無形中減輕了李嘉誠旗下公司的債務壓力。

長和2015年年報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銀行及其他債務本金總額達到2876億港元,其中英鎊占25%。英鎊貶值將直接增強港幣和其他貨幣的價格,在英償債壓力相應減輕。這一點要歸功於其彙率風險對衝策略。

長和在年報中表示,對於涉及非港元等海外附屬公司、聯營公司與其他投資項目,集團一般盡可能安排以當地貨幣至適當水平借款做債務融資,以達到自然對衝作用,盡量降低彙率變動帶來之風險。而長江基建也在年報中披露,對於其他國家的投資,一貫以當地貨幣進行借貸維持於合理水平,以對衝彙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