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能源央企发行了专项用于碳中和的绿色债券。
2月2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国家能源集团成为在交易所市场首家披露发行公告的碳中和绿色债发行人。
当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下称国电投)、中国华能集团(下称华能)、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也披露了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公司债券发行公告,债券募集金额均专项用于碳中和。
国家能源集团此次债券规模不超过50亿元,是此次拟发行规模最大的央企。国电投、华能、中核的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不超过5亿元、20亿元和30亿元。
这四家能源央企发行债券合计规模不超过105亿元。
四笔债券发行首日均为2月26日,起息日为3月1日。除国电投发行的债券期限为两年外,其他三家绿色债发行期限均为三年。
“碳中和债”是绿色债券的子品种,是指在现行绿色债券政策框架下,将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
募集说明书显示,国家能源集团拟将不低于70%的募集资金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建设、运营、收购,或偿还碳中和项目的贷款;剩余不超过30%的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中核拟将不低于70%金额,用于徐大堡核电项目前期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以及偿还风电和光伏发电绿色低碳项目前期金融机构借款。
华能也拟将不低于70%的募集资金用于符合相关要求,且聚焦于碳减排领域,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产业项目建设等。
国电投的募集资金将投向山东海阳核电项目。据测算,该项目与同等火力发电上网电量相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300万吨。
碳中和,即“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为零”。要达到碳中和,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特殊方式去除温室气体,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
去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
国务院同时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随即,国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三峡集团、中广核集团、华能等能源央企纷纷公布了新能源发展规划。
今年1月22日,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国新、中国东方联合发起的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合伙协议在北京签署。该基金整体规模为100.2亿元,主要投资方向为风电、光伏产业,以及氢能、储能、综合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新技术项目。
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是国家能源集团设立的首只基金,该基金投资运作后,预计将撬动约500亿元的资金流向新能源产业,促使超过600万千瓦的风电、光伏项目落地。
2月8日,全国首批六只碳中和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成功。这也是全球首次以“碳中和” 命名的贴标绿色债券产品,
共计发行规模64亿元
。
参与发行该债券的企业包括三峡集团、华能国际(600011.SH)、国电投、南方电网、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和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能源集团由原神华集团和原国电集团合并重组而成,2017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
经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出具最新一次的评级报告显示,国家能源集团主体信用等级为AAA,本期公司债券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
财务数据显示,最近三年,国家能源集团营业收入良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盈利能力逐步增强。
2017-2019年,国家能源集团的营收分别为5053.99亿元、5371.66亿元和5541.4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33.86亿元、505.22亿元和556.36亿元。
2020年前三季度,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853.11亿元,实现净利润428.46亿元。
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王祥喜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能源集团将加快“风光火储氢一体化”发展,建设若干个千万千瓦级综合能源基地;确保实现年均开工、投产“两个1500万+”的新能源建设目标。
国家能源集团表示,“十四五”时期,预计其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达到7000万-8000万千瓦。
截至2019年末,国家能源集团风电发电项目装机容量为4116万千瓦、水电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863万千瓦、太阳能及其他(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34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