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同志的遺體,9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張震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5年9月3日17時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張震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江澤民、胡錦濤等同志,前往醫院看望或通過各種形式對張震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並向其親屬表示深切慰問。
9日上午,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莊嚴肅穆,哀樂低回。正廳上方懸挂著黑底白字的橫幅“沉痛悼念張震同志”,橫幅下方是張震同志的遺像。張震同志的遺體安臥在鮮花翠柏叢中,身上覆蓋著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
上午9時許,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江澤民、胡錦濤等,在哀樂聲中緩步來到張震同志的遺體前肅立默哀,向張震同志的遺體三鞠躬,並與張震同志親屬一一握手,表示慰問。
黨、國家、軍隊有關領導同志,前往送別或以各種方式錶示哀悼。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張震同志生前友好和家鄉代表也前往送別。
張震生平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5年9月3日17時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張震同志1914年10月5日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長壽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原名張見生。1926年秋,在家鄉參加勞動童子團,任副團長。1928年參加平江縣少年先鋒隊(後改為平江縣青年反帝大同盟),任宣傳部部長,從事反帝愛國活動的宣傳組織工作,曾兩次參加“平江撲城”暴動。193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0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張震同志任紅五軍第2縱隊特務大隊宣傳員、第1師第1團宣傳隊隊長,參加過第一、第二次攻打長沙的戰鬥。1931年起任紅三軍團第5軍第1師第1團4連政治指導員,第4師第10團通信主任、營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他英勇果敢,衝鋒在前,兩次負傷。1934年10月,從江西雩都出發長征。先後任紅三軍團第4師第10團作戰參謀、第3營營長、團管理主任。率部參加了掩護中共中央機關、軍委縱隊在界首渡過湘江和“四渡赤水”等作戰。到達陜北後任紅一軍團第4師通信主任,參加直羅鎮戰役。1936年5月,任紅一軍團第4師第12團參謀長。同年11月,他與團長鄧克明、政治委員周赤萍率部參加山城堡戰役。任團參謀長期間,他利用本團在環縣一帶擔任警戒與東北軍對峙的機會,積極向東北軍官兵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主張,組織開展以環縣為中心的群眾工作,參與創建新的蘇區。1937年2月,他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接受比較系統的軍事和政治理論教育。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張震同志任八路軍駐晉辦事處參謀、總務科科長,在閻錫山部廣交朋友,積極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任務。1938年2月調赴河南確山縣竹溝鎮,任新四軍第4支隊第8團留守處參謀長、中共河南省委軍事部參謀長,組織訓練抗日武裝,開展河南敵後抗日遊擊戰爭。他率一個班解除了豫鄂邊土匪段可祥部七八百人的武裝,並將其收編補充到新四軍第4支隊第8團。同年9月,他參與組建新四軍遊擊支隊並任參謀長,隨同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雪楓率部挺進豫東敵後,開展抗日遊擊戰爭,開闢豫皖蘇邊區抗日根據地。同年10月,與彭雪楓同志指揮部隊在淮陽東北竇樓與日軍作戰,他身先士卒,腿部負傷,取得了挺進豫東敵後抗擊日寇的首戰勝利。1940年2月任新四軍第6支隊參謀長兼豫皖蘇邊區保安司令部司令員。同年6月任八路軍第4縱隊參謀長。同年11月,與彭雪楓同志指揮第4縱隊一部在板橋集挫敗日偽軍的大舉進攻,斃傷敵1000餘人,擊落日機1架,創造了華中敵後抗戰打下日軍飛機的先例。1941年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4師參謀長兼淮北軍區參謀長。他協助彭雪楓同志率領第4師指戰員和豫皖蘇邊區廣大軍民進行了3個月艱苦的反頑作戰,為打退國民黨頑軍東進蘇北與北上山東的行動,起了重要的戰略配合作用。1941年秋,他兼任抗日軍政大學第4分校副校長,負責編修教材,指導演習,努力加強第4師部隊的教育訓練。1942年11月,日偽軍兵分五路對淮北抗日根據地進行冬季大“掃蕩”,他與彭雪楓、鄧子恢同志一道將第4師師部和後方機關分批轉移,指揮各旅、團與敵反復週旋,給日偽軍以重大殺傷,挫敗了日偽軍的“掃蕩”。1943年3月,他與彭雪楓同志指揮第4師第9旅一舉粉碎東路進犯山子頭地區的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部,生俘韓德勤及其部屬千餘人、擊斃數百人,粉碎了頑軍東西合擊新四軍的圖謀,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淮北抗日根據地。1944年8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向河南敵後進軍的指示,他與彭雪楓同志指揮部隊進行西進戰役。同年10月,在碭(山)南戰役中,全殲頑軍第30縱隊700餘人,成功打通了新四軍同隴海路北八路軍的聯繫。隨後他與韋國清同志一起指揮了華中地區反頑作戰中規模最大的戰役——永城北部保安山戰役,殲頑軍3600餘人。同年12月,兼任新四軍第4師第11旅旅長和淮北路西軍分區司令員。1945年5月至7月,他率部發起以殲滅偽軍第15師為目標的宿南戰役,殲滅偽軍1900餘人,解放20餘萬人民群眾,使淮北路西根據地的8個縣完全連成一片,受到新四軍軍部專電嘉獎。在頻繁戰鬥的間隙,他著文立言,撰寫了《東征以後》《週年回憶》《三個月來反頑鬥爭在軍事上的初步總結與今後任務》《論宿東遊擊戰爭經驗》等文章,總結平原遊擊作戰和反頑鬥爭的經驗。到抗日戰爭勝利時,他參與領導創建的豫皖蘇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成為全國19個著名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之一。
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張震同志任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參加隴海路徐(州)海(州)段破擊戰。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後,率部參加了朝陽集、泗縣、兩淮、宿北等戰役。1947年1月,他率第9縱隊與第6、第7師和第2縱隊一起,在沭陽地區阻擊由鹽城、漣水北進的國民黨軍,有力保障了魯南戰役的勝利。同年2月任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副司令員,先後參與指揮了萊蕪、孟良崮、南(麻)臨(朐)、膠東等戰役。在孟良崮戰役中,他和韋國清同志指揮第2縱隊與兄弟部隊一起頑強抵抗向孟良崮增援的國民黨軍第7軍、整編第83師等部,有力保證了華東野戰軍主攻部隊在孟良崮殲滅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編第74師。1948年3月起,任華東野戰軍第1兵團參謀長、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同年6月,協助粟裕同志指揮豫東戰役並取得重大勝利,殲滅國民黨軍9萬餘人,改變了中原和華東戰場的戰略態勢,為解放戰爭轉入戰略決戰創造了有利條件。1948年8月至9月,他協助粟裕同志指揮濟南戰役,殲滅國民黨守軍10萬餘人,開創了人民解放軍奪取國民黨軍重兵堅固設防的大城市的先例,中共中央在賀電中稱濟南大捷“是兩年多革命戰爭發展中給予敵人的最嚴重的打擊之一”。同年11月,他參與指揮淮海戰役,並與粟裕同志聯名提出將南線國民黨軍主力抑留於徐州及其周圍逐步殲滅的重要建議,毛主席以中央軍委名義親復粟、張,採納了這個建議,對擴大淮海戰役規模,使之發展成為南線的戰略決戰起到了積極作用。1949年3月,任第三野戰軍參謀長(後兼華東軍區參謀長),參與指揮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率部攻佔南京、杭州、上海並向福建進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震同志參與籌劃解放台灣和東南沿海地區的軍事鬥爭。1952年3月調任解放軍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1953年5月赴朝鮮參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4軍代軍長兼政治委員,率部先後進行了夏季反擊戰役第二次進攻作戰、金城進攻戰役,取得勝利。同年12月,他提出先攻佔大陳島再攻金門的建議,受到毛主席的重視和肯定,為浙東沿海島嶼的全部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1954年12月入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戰役係學習。1957年9月任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副院長,1962年9月任院長。他堅持以教學為中心,重視毛澤東軍事著作的學習和現代戰爭理論研究,親上講臺,以自身的戰爭實踐經驗為廣大學員講授學習毛主席《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的課程,深受學員的好評。在長期的院校教育中,他大力加強教員隊伍建設,積極推行教學改革,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培養訓練了大批幹部。
“文化大革命”中,張震同志遭受迫害,被下放到武漢鋼鐵公司機械總廠勞動。他雖然身處逆境,但始終堅持原則,與林彪、江青集團進行堅決鬥爭。1970年12月,他復出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兼任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指揮部政治委員,負責工程的籌建工作。1972年1月,負責武漢軍區的軍事訓練工作。他從抓教導隊入手,把搞好幹部在職訓練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技術訓練,加強軍事演習,努力恢復部隊軍事訓練水準。
1975年8月,張震同志任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粉碎“四人幫”後,1977年8月至1982年9月任中央軍委委員(1979年11月前任中央軍委列席常委)。1978年2月任總後勤部部長。他團結帶領總後勤部廣大官兵大力撥亂反正,很快恢復了正常工作秩序,得到黨中央、中央軍委的充分肯定。他和總後勤部黨委一班人著力抓好全軍的後勤建設,明確後勤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步驟和措施,整編後勤體制編制,改革軍隊工資制度,深入西藏等邊遠艱苦地區調查研究,努力開創後勤工作的新局面。1980年1月,張震同志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分管作戰訓練等方面工作。他參與籌辦全軍高級幹部戰略問題研究班,組織華北軍事大演習,籌劃召開全軍參謀長會議。他提出要適應現代軍事技術的發展和現代戰爭的特點,全面推進軍事訓練內容、方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和軍隊院校改革,努力開創軍事工作的新局面。1985年3月,中央軍委決定由他牽頭負責籌建國防大學,同年11月他擔任國防大學校長,1990年4月兼任國防大學政治委員。他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確立辦校方針和教學指導思想,加強教學改革,重視教研隊伍建設,積極推行開放式辦學,努力為全軍培養高級領導幹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92年10月,張震同志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1993年3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副主席。在江澤民主席領導下,參加主持中央軍事委員會日常工作。他堅決貫徹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和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堅持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統攬軍隊建設全局,積極推進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他以極大精力抓各級領導班子特別是高級幹部隊伍建設,堅持德才兼備的用人標準,公道正派選人用人,對高級幹部嚴格要求。他重視部隊訓練和軍事院校教育,深化教育訓練改革,明確軍事訓練改革指導思想,要求領導幹部研究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新特點、新戰法,不斷提高指揮現代戰爭的能力。他要求全軍繼承發揚人民軍隊優良傳統,保持老紅軍本色,加強廉政建設。他強調艱苦奮鬥,勤儉建軍,整頓全軍生產經營,深化後勤改革,提高後勤保障能力。他倡導踐行實事求是的作風,強調從嚴治軍、依法治軍,大力加強部隊管理,抓好基層各項工作落實。1998年3月退出領導崗位後,他仍然關心黨和國家的事業,關心軍隊的發展與進步,始終把自己當作人民解放軍的普通一兵。
張震同志是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二、十四屆中央委員。1985年9月、1987年11月被分別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啣。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啣。曾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張震同志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黨性原則。在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對黨和人民赤膽忠心,對革命事業鞠躬盡瘁,在工作中銳意進取,在逆境中堅貞不屈,為中國人民的獨立和解放事業、新中國國防與軍隊建設事業竭盡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他堅決執行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決策指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同黨中央、中央軍委保持高度一致。他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忠於黨,忠於社會主義,忠於國家,忠於人民。他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善於從政治和戰略全局上觀察和處理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經受住了各種風浪的考驗。
張震同志具有非凡的革命膽略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他先後經歷過40多個工作崗位,曾在革命戰爭年代擔任過戰略區的參謀長,協助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等指揮過許多關係中國革命進程的重大戰役行動。特殊的實踐經歷和長期的軍旅生涯,鑄就了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膽略和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他有膽有識,勇於創新,臨大敵而愈勇,履危難而彌堅,敢於鬥爭,敢於勝利,善於獨立開創新的工作局面。他軍政兼優,文武雙全,深思熟慮,多謀善斷,善於組織實施大兵團作戰,在軍隊軍事工作、政治工作、後勤工作等方面均有獨到見地和重要建樹。
張震同志具有求真務實的崇高品質和實事求是的精神風範。他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真抓實幹,察實情、辦實事、務實效。他作風深入,注重調查研究。擔任軍委副主席5年間,不顧年事已高,每年都抽出3至4個月到部隊特別是基層調查研究,上高原,下海島,看邊防,幾乎走遍了全軍師(旅)以上作戰部隊。他勤於學習,手不釋卷,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善於總結經驗。他作風民主,寬厚待人,嚴於律己,團結同志,密切聯繫群眾,關心和愛護幹部。
張震同志具有人民公僕的階級本色和共產黨人廉潔奉公的高尚情操。他心繫國家,情注軍隊,始終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重於一切。他淡泊名利,以“無私無畏、無求無失”為座右銘。他作風嚴謹,胸懷坦蕩,光明磊落,一身正氣。他清正廉潔,生活簡樸,對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嚴格,教育後人“要無愧於先烈,無愧於歷史”,保持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張震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輝戰鬥的一生,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孜孜以求、無私奉獻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們黨、國家和軍隊的重大損失。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所建立的卓著功績將永載史冊!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將永遠銘刻在人民心中!
張震同志永垂不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