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这样一种“英雄主义”

经济日报

text

还记得那张医患同看落日余晖的照片吗?

今年3月份,在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刘凯护送87岁的王欣老人做CT途中,专门停了下来,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一老一少,欣赏夕阳的淡定与从容,被网友亲切地称为“2020年最治愈的瞬间”。

王欣曾说,他康复后要送一首曲子给当时照顾他的上海医疗队队员们。后来,在医护人员悉心照料下,老人最终战胜新冠肺炎痊愈出院。

几个月过去了,这个温暖的故事终于迎来了续集。如今,王欣老人恢复情况良好,他也如约送上了这份礼物,演奏了一曲《拉德斯基进行曲》,“隔空”送给上海医疗队的队员们,“在我发病期间,是你们像家人一样照顾我,是你们的不放弃让我最终康复。”这两天,这段视频通过媒体发布之后,再次引发网友集体共情。

生、老、病、死,这是人生从起点到终点,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四件事,其中几乎四分之三都是在医院中完成。正因为联系如此紧密,医护和患者之间,总是发生着说不尽的、打动人心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本身天然就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在这些故事里,患者在生死边际的挣扎与挽救,疾病来袭造就的脆弱与坚强,医护的成长和艰辛,都真实地汇聚在一起,让人看到生、看到死、看到痛苦,也看到希望。

回到现实中,医护人员是一个格外与众不同的群体。他们每天游走于健康与疾患之间,体会生与死的无常,体会职业的精彩与无奈。同时,这也是一个经常被误解的群体。医学有局限,风险有概率,疾病并非总能治愈。仅仅因为这基本认知的差异,转瞬之间,毁誉就可能发生逆转,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成为暴力伤医事件的主角。

但是,在种种冲突、困扰之中,绝大多数医护人员仍在竭力坚守着纯净的信仰和神圣的职业精神。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它。”他们,无愧为人生的真英雄。

今年以来,人们见证了太多医患之间守望相助的难忘瞬间。回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面对新冠病毒这个未知的“对手”,医护人员临危不惧、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用他们的坚守与奉献,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希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情感流露也同频共振,内心感恩、充满敬意。从医生带着87岁老人同看落日余晖的温情、到3岁小患者出院后与护士“跨越百年的致敬”,无一不彰显着医患共抗疫魔的同心同德。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可以说,坚强的患者与仁爱的医护,彼此构成了对方的力量源泉。“白衣天使”用精湛医术全力救治患者,让患者看到了生命的希望,而患者把健康乃至生命托付给医生的信任与感激,也为医护人员的坚守与奉献注入新的力量。或许,这种互相信任、彼此成就,正是医患关系的“正确打开方式”。

中国人常说,“救命之恩,没齿难忘”。疫情的阴霾终会散去,到那时,我们仍应记住这份感动,始终对医护人员多一分理解,少一分成见,多一分信任,少一分揣测,让守望相助留在2020年难忘的抗“疫”记忆中,也写在未来更多岁月静好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