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湖北伢”胡天宝:战疫之后战洪峰“从没想过退”

华西都市报

text

90后“湖北伢”胡天宝:

战疫之后战洪峰“从没想过退”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柳青

夏季尚未结束,长江洪水三次过境……2020年刚过半,武汉这座城市已经打了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水两场“硬仗”。

“我都在一线。”

7月下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保卫处门诊“90后”保卫班长胡天宝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起这大半年的经历,语气平缓,仿佛这只是平常经历。

“没有想过退。”

27岁的胡天宝反复对记者说,不论是战疫情还是抗洪巡堤,都“顶得上去”。这也是他最看重的“新青年”品质,不懈努力拼搏,“才能打拼出一片自己的世界”。

迎洪水 24小时上堤巡查

“鉴于当前水雨汛情和渍涝情况,为确保城市安全……从7月6日6时30分起,将我市防汛应急响应级别由Ⅲ级提升至Ⅱ级。当前为灾害性天气,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尽量不要外出。”这是7月6日武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公告。

7月7日早7点,胡天宝所在的同济医院抗洪抢险突击队第一批队员集结,赶往汉江双厂巷闸口驻守。几乎同时,长江汉口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27.30米,并且还在不断上涨。这也意味着,长江水位已经比多数武汉的城市道路高度还要高。

胡天宝说,来到同济医院保卫处之后,几乎每年都会参加医院抗洪突击队,但是“今年最严重。”他向记者介绍,抗洪突击队分成4个班次,对堤段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堤查险,主要查看堤坝是否有漏洞、渗水、垮塌。“我们到的时候水很大,已经漫到堤口的最后一个台阶了。如果有一个管涌的话,就会很危险,所以决定关闭闸口。”经过紧急填平坑凼和堆放沙袋,7月7日下午4点,双厂巷闸门正式封闭。随着水位不断上涨,到7月8日,武汉已封堵沿江闸口113座,其中长江71座、汉江42座。

生在鄂州的胡天宝对洪水并不陌生,今年他家乡也遭了洪灾,“家里大约有四亩地,都淹了,好在没有淹到房子里去。”7月21日,武汉正式出梅。此后

长江2020年第2号、第3号洪水“平稳”过境武汉。

战疫情 没敢告诉家人值守发热门诊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警报在武汉拉响。胡天宝回忆,接到医院的通知之后,他和妻子立即退掉了回鄂州老家过春节的车票。从1月11日起,胡天宝进驻发热门诊,加入24小时全天候专岗(每天分四班岗、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每班次配备2至6名队员),保护一线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维持现场秩序,协助医护开展救治工作,分流、预检、看护、转运发热患者,运送医疗设备,为无家属陪同的发热患者提供帮助。

那是武汉疫情最为紧急的时刻。“医院想方设法保证我们一线人员的防护服和口罩。”他的一个班次至少是8小时,这也意味着在8小时里,不论是协助分诊,帮患者挂号、处理纠纷,还是帮助推送氧气瓶,都不能脱下防护服。持续高强度的工作,让胡天宝一度也产生了腹泻、胸闷等症状,“怀疑自己是不是感染了。“经过排查和休息,排除感染新冠病毒之后,他又回到了发热门诊值守。

在鄂州老家的父母了解到同济医院的情况,特地问他是不是在发热门诊值守。胡天宝没说出实情,“我上面还有姐姐,父母年纪大了,怕他们担心。”

2月初,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成为重症病人集中收治定点医院之一,胡天宝的妻子,也是该院外科护士,被临时调派至光谷院区工作。“我送她去的,当时的确有点害怕,不知道重症是什么情况。”从那之后,他和妻子虽在一条“战线”,但分隔两个院区,“很长时间不能见面。”

“想过退吗?”记者问他。

“从来没想过退。当时医生护士都忙得喘不过气来,大家都坚持下来了。很庆幸的是,我们所有保卫队员都没有感染,而且都没有抗体。”胡天宝这样回答。

新青年 就要不懈努力拼搏

“我认为当代年轻人最需要的品质,就是不懈努力拼搏的精神。”

2020年的两场“硬仗”之后,胡天宝对“年轻人”这三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抗疫关键时刻,我们也可以像老一辈那样挺身而出,能顶得上去,经受住了考验。”

疫情之后,同济医院向胡天宝颁发了抗疫纪念奖章和纪念证书,证书上写着“山河已无恙,史册永留存”,他说,会将奖章和证书小心保存。

防洪巡查任务完成后,胡天宝回到熟悉的门诊保卫岗。长江洪水逐渐退去,疫情警报尚未解除,他要做好随时“顶上去”的准备,“不论工作、生活、学习都要坚持不懈地去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拼出一片自己的世界,让世界知道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

让青春力量激荡,让青春正气昂扬。

封面新闻长期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你心中的新青年”人选。

哪些向前奔跑的身影曾感动过你?

快来给我们推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