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中國土司遺址4日在第3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8處世界遺產。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5日在報導中說,這些遺址是中國封建王朝為統治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而採取的一項古老政治制度的遺存,土司是指經中央委任、世襲管理這些往往難以管束的地區的族群首領。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奉行土司制度之後的歷史時期(從13世紀至20世紀),民族多樣性和民族團結大大增強,該國中央政府與地方少數民族地區的共存得到推動。
報道說,湖南永順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和貴州播州海龍屯土司遺址均位於中國的多山地區。其中一些遺址甚至與馬丘比丘的印加遺址極為相似,至少從遠處看是這樣。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那些建築精美的城牆僅是當時中國境內司空見慣的複雜工藝的眾多例子之一。
將這些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正式承認了它們的“世界價值”,尤其是鑒於它們能讓人深刻了解中國的土司文化。
土司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令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增至48項,在全世界僅次於意大利。
在從6月28日至7月8日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有30多項文化遺產將被考慮是否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包括預計將在7月5日前予以正式評估並作出是否列入決定的蘇格蘭的福斯橋。到目前為止,伊朗的蘇薩考古遺址和韓國的百濟歷史遺跡地區等已被列入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