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美國參議院。資料圖片。
【美國《洛杉磯時報》1月27日文章】題:重新思考我們的中國戰略
參議院各委員會很快將就奧巴馬總統提名擔任國務院、國防部和中情局負責人的人選進行表決。參議員們的許多問題都將圍繞提名人選對於美國在大中東地區和阿富汗所面臨的緊迫安全問題展開。但是,如果聽證會不同時審視奧巴馬政府自己申明的政策重點———將“重心放到或者“重新轉移到亞太地區的話,那將是一個錯誤。
然而,要對這一政策重心進行卓有成效的討論,需要我們坦白地承認,促成美國戰略重心轉移的主要因素是華盛頓和亞洲國家對於中國崛起日益感到緊張不安,而且反過來也要承認,美國對中國的接觸政策在影響中國的崛起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並沒有像連續幾任政府曾經希望的那樣有效。
在這一點上,重讀時任副國務卿佐利克2005年發表的一次講話尤其有益。在那次講話中,佐利克敦促北京成為國際體系中的一個“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佐利克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絕對不是一個“鷹派,他提供了一套合理的標準來衡量,在推動中國溫和地崛起為一個大國的道路上,接觸政策有多成功。
那麼,現在成績如何?
首先,佐利克曾指出,儘管中國“加入一個開放的、有據可循的國際經濟體系令其收穫頗多,但中國重商主義的經濟政策令人對其對國際體系的一些根本原則的承諾產生懷疑。在這一點上,情況幾乎沒有任何改觀。中國仍然維持自己貨幣的低幣值來促進出口、限制外國公司進入其市場、把自然資源當做本國專用的資產。
佐利克希望中國解決的另外一個焦點問題是中國的軍力發展缺乏透明度。儘管美國一再提出倡議,軍方之間的交流並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隨著中國一些新型武器系統面世,美國的情報部門仍然會吃驚不已。
佐利克說,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中國能夠而且也應當採取進一步的行動,解決朝鮮問題以及武器擴散問題。在朝鮮問題上,北京有能力向平壤施壓或者勸說其改弦更張。
然而,朝鮮在繼續發展核武器,而且致力於完善導彈用於威脅我們的盟友,而且很快也會威脅到美國。
最後,佐利克說,“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選擇將發出重要的信號……對於中國來說,和平解決與台灣的分歧很重要。然而儘管台灣出現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具有和解姿態的政府,北京在台灣島對面集結的軍事力量並沒有減少。
那麼,對中國所作所為的評估對於奧巴馬第二任期內的美國政策來說意味著什麼?首先,這增強了奧巴馬政府提高在亞太地區的戰略部署的合理性。參議院應當聽聽這個新的國家安全領導班子到底如何讓這一點變為現實,特別是在大規模削減國防開支的情況下。
其次,這意味著在實行接觸政策的同時,應當關注哪些做法是切實互惠的,而不要指望這一過程本身會促使中國的轉變。
在美中政策上找到合適的平衡是一個複雜的任務。但是,新任國務卿和國防部長應當做的第一件事情必須是了解哪些是接觸政策可以做到的,哪些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