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观察 | 文在寅访华:充满期待与希望之旅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王鹏

韩国总统文在寅于12月13日至16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文在寅今年5月就任总统后首次访华。

媒体普遍认为,不久前曾因“萨德”入韩一事而跌入低谷的中韩关系出现重大转圜,而文在寅这次“趁热打铁”的访华之举,或将进一步清除中韩关系中的障碍,对推动双边关系和地区合作深入发展、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对此,我们乐见其成,但仍需保持审慎。

“萨德”是硬伤,中韩会尽力改善关系,但想绕过却很难。本次文在寅访华,目前韩中两国围绕“萨德”问题仍存意见分歧,双方决定在首脑会谈后不发表共同声明,仅发表联合新闻公报。中国希望韩国能把此“三不政策”写入声明里,但韩方并不愿意。

因此,在这次的中韩首脑会晤中,作为两国关系“硬伤”的“萨德”问题必然是讨论的重点。然而,韩方此前所一直奉行的“萨德”-朝核挂钩策略,恐怕难有改变。中国此前近两年的努力也未有实质性成效。也就是说,面对中方压力,韩方一定会继续死死守住其底线——除非中国有办法让朝鲜“去核”,韩国才会“撤萨”,否则免谈。当然,考虑到现在中韩关系总体缓和的趋势,韩方或许会做出一些姿态,表示善意,并求得中方的“理解”和“谅解”,譬如在“萨德”的实际运营中的覆盖面,以及中方对在韩“萨德”系统侦测行为的知情权等方面,或许还有一定讨价还价的空间。而从中方立场看,此前强硬手段已经试过,但效果有限,所以也会给对方留有余地。

与“萨德”问题一样棘手的当然是朝核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韩的共同语言比“萨德”问题要多,立场也更相近。一方面,两国将会继续重申坚持“半岛无核化”的传统立场,这也是中韩美俄日等国在半岛事务上立场的最大公约数。此外,在维持半岛和平、不战不乱这点上,中韩也有共同的立场值得沟通、重申。文在寅上台后,反复在不同场合表示,韩国坚决反对美军单方面动武。而作为韩国、朝鲜的共同邻国,中国也同样对半岛的和平格外关切。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文在寅试图以共同历史尝试加强中韩互信。12月13日,也就是中国的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文在寅踏上中国的土地,这显然不是巧合。与此同时,韩国驻华大使卢英敏也赴南京出席仪式,中韩都有遭受日本侵略的痛苦记忆,这拉近了两国人民的感情。

此前,青瓦台发言人朴洙贤在6日的记者会上,对重庆进行介绍时,将其称之为“中国‘一带一路’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他还表示,这也是“韩国独立运动旧址的所在地”。重庆有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最后一个办公楼,它既是青瓦台发言人所说的“韩国独立运动旧址”,也是“建国之根”。1919年“三一运动”后,韩国首次在中国上海扎根并成立流亡政府。在辗转杭州、南京、广州等地后,最终落脚重庆,并于1945年在此迎来光复日。

一个世纪过去了,如今的重庆对韩国而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同时还蕴含着未来无限的合作机遇。重庆既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作为西部大开发和现代版丝绸之路构想的“一带一路”中心结点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韩国的代表性企业——现代汽车和SK海力士半导体嗅觉灵敏,最近几年相继在重庆建立工厂,加紧在华布局。所以,此次文在寅特地访问重庆也传达了加强两国经济合作的强烈信号。


作者简介:王鹏,系亚太智库研究员,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