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评论员 胡小刀
2010年4月,美俄元首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条约规定,双方应在7年内将各自部署的核弹头削减至1550颗以下,部署和未部署的核运载工具(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不超过800件,部署的核运载工具不超过700件。该条约于2011年2月5日正式生效,有效期为10年。
2月22日,美国国务院公布了美方版本的美俄进攻性战略武器数据清单。根据清单内容,美国当前部署的核弹头为1350颗,部署和未部署核运载工具为800件,部署的核运载工具为652件,而俄罗斯的相关数据分别是1444颗、779件和527件。从这份清单不难看出,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生效7年之后,美俄两国均信守承诺,部署的核弹头和核运载工具数量均低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所规定的上限。
然而,上述成就还是难掩美俄核裁军当前所面临的窘境。一是核裁军力度不够。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在核裁军方面尺度过宽,将每架战略轰炸机列为单件核运载工具的做法显然不够科学,且双方在战术核武器削减这一重要议题上静若寒暄,体现出两国对实质性削减核力量只有善意、没有诚意。
二是核实力不降反升。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美俄在两国削减核武器数量的同时,也都在大力推进核力量现代化建设,“减量增质”发展核武器的思路十分明显。美国当前正在大力推动战略核力量现代化和新型非战略核力量发展,俄罗斯则在《2018~2027年国家武器装备计划》将核力量列为俄军未来十年武器装备发展重点。
三是战略猜忌不断加深。美国在《核态势评估报告》中批评俄罗斯违反《中导条约》,执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力度不足,在近年来的地区冲突中对美国实施“核讹诈”。俄罗斯则指责美国通过发展全球快速打击、战略侦察预警和全球反导力量,破坏美俄战略平衡。
当前,美国提出“俄罗斯并非苏联,冷战也结束已久”的口号,号召俄罗斯与其共同推进核裁军。但从当前的全球战略环境和美俄核态势来看,美俄两国未来很难实质性推进核裁军工作。
首先是核裁军时间或将一拖再拖。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在2021年到期。如果美俄双方协商同意的话,可延期至2026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前明确表示,核威慑仍将在西方与俄罗斯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军也在新版《核态势评估报告》中提出建立一支灵活高效、威慑可信的现代化核力量。因此,如果没有强大外部力量施压或者重大突发事件出现的话,美俄两国2021年,甚至2026年前在核裁军方面采取实质性举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其次是非战略核力量削减难有突破。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所限制的战略核武器只是美俄核武库中很小的一部分,其作用主要是威慑而非实战。与之相反,美俄双方当前拥有大量的战术核武器,在改进当量、减少附带损伤和降低核门槛的情况下,这些核武器有可能在美俄战略博弈的前沿地带得到运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战术核武器比战略核武器更加危险,战术核武器削减也更加迫在眉睫。然而,通过美俄两国高层近期的表态来看,战术核武器未来非但不会成为美俄核裁军的重点,而且或将成为美俄新一轮战略博弈的“撒手锏”武器。
最后是核安保和安全隐患值得警惕。在美俄核裁军难以实质性推进的背景下,两国核武器的安保和安全风险或将不断加剧。美国在欧部署的战术核武器安保状况堪忧,比利时克莱恩•布罗杰尔和荷兰弗尔克尔空军基地近年来频繁出现外部人员自由出入基地的情况,土耳其因赛力克空军基地指挥官还因为参与土耳其军事政变被捕。此外,美俄两国核武库中的武器服役时间很多超过20年,其中许多武器并没有采取现代化的安全管控措施。未来,全球出现重大核事故的情况并非“天方夜谭”。而在“第二个核时代”中,恐怖主义和网络攻击或将对核武器安全构成新的挑战。
作者简介:
胡小刀,亚太智库研究员,在国内军事刊物上发表军事论文和译文数百篇,主要从事外军动向和反恐领域研究。
“亚太军情观察”作者均为资深军事记者和评论员,专栏紧扣全球军事热点和动态,为读者解析大国国防政策、地缘军事动向、国际军事技术、新型武器装备以及军事战略思想等。
(来源:亚太日报)
【相关链接】
亚太军情观察 | 不怕朝鲜报复?美国海岸警卫队要对朝鲜商船动手了!
亚太军情观察 | 地中海一霸-意大利全新两栖攻击舰开工建造
亚太军情观察 | 日本引进“陆基宙斯盾”,能保“30年太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