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向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冲刺

钦州日报

text

【亞太日報訊】8月25日,是一個重要的節點。這一天,欽州向自治區文物局提交了“欽州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海上絲綢之路遺產名錄’申遺城市”的相關材料。

上百萬張圖片、數萬字的文字材料,承載著考古專家為期3個月的辛勞,承載著400萬欽州人民向加入“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城市的夢想。

欽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漢書·地理志》、《齊書》、《梁書》、《隋書》、《舊唐書·地理志》、《宋史·地理志》等文獻均有記載。為了摸清欽州重要遺址的時代和文化面貌,為了給欽州“申遺”提供更科學翔實的實證依據,2014年底,市委、市政府啟動了欽州申請加入“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城市工作,吹響了“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號角。

今年5月至8月,市博物館聯合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歷史文華學院,對欽州地區重要遺產點開展調查、勘探、試掘等考古工作,向申請“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沖刺。

條件嚴格欽州全力以赴

清華大學建筑學副院長呂舟介紹,此次申遺的條件十分嚴格,共有6個: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和創造性的天才杰作;能在一定時期或某一文化區域,對建筑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能為一種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獨特或特殊的見證;可作為一種建筑或建筑群景觀的杰出范例,展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數個)重要階段;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與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的事件、現行傳統、思想、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際的聯系。

  

去年11月申遺工作正式啟動后,市文新廣電局便積極行動,認真做好申遺備選點的遴選推薦工作。市博物館聯合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對欽州地區的重要遺存開展考古工作,同時欽州學院成立項目課題組,通過多種方式對現存反映欽州“海上絲綢之路”的資料、史料進行收集、整理、編撰。無論是史料的記載,或是文物的引證,欽州在申遺路上都在為論證與“海上絲綢之路”千絲萬縷的關系而不辭勞苦、上下探索。

  

成效突出具備申報資格

  

有河流、有窯址、有城池、還有碼頭……此次考古挖掘工作可謂成效突出,鎏金佛像、蓮花瓣瓦當、席紋陶片、繩紋磚更是欽州與“海上絲綢之路”聯系密切的有力佐證。

在8月17日到18日短短兩天里,自治區專家組對我市擬申報增補進入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項目的5個遺產點進行了考察評估。自治區博物館原館長黃啟善分析道,欽江故城遺址是一個年代較早且保護得較為完整的遺產點,此處出土的唐代鎏金佛像、蓮花瓣瓦當、席紋陶片、繩紋磚等文物,保留下來的人工河道以及羈縻制度下州治城址的歷史背景,都與“海上絲綢之路”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久隆古墓群的情況挺好,分布范圍廣,規模大,時代特征較明顯,遺物種類較多。西坑古運河保存較好,部分河段人工開鑿痕跡明顯,河道整體輪廓基本清楚,部分河段已成水田或溝渠。還好其所處地段人煙稀少,易于保護。而雅子沖窯場的保護現狀較差,歷史狀況還需進一步調查挖掘。

  

任重道遠努力仍在持續“接下來的重點是要選好點,把材料規范化。”當記者問及欽州當前在申遺工作中還欠缺什么,自治區申遺辦專家工作辦公室副主任藍日勇表示。歷史的證據不容改變,但如何說好這些遺產點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系性,是需要更深入調查佐證和理清思路的。就目前欽州的申遺工作進展來說,當務之急就是要把最具代表性最為合適的遺產點選定好,把申報材料規范化。大到照片、標注,小到遺產點名稱、標點符號,材料必須要嚴謹到細處。

  

要將申遺的“簡歷”做好,除了把表填好、把材料規范之外,還需在報告上將更多體現“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內容呈現出來。補充重點闡述欽州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地位和為“海上絲綢之路”作出的貢獻的材料表述,進一步校對文字,按照規定的時間和材料格式要求把材料完善并提交。

  

在考古研究方面,需要調查得更深入、更全面,把具體年代的問題解決。藍日勇還建議,組織欽州申遺工作組專家到東南亞走訪,尋找一些實物,為欽州遺產點與古海絲路關聯度提供有說服力的依據。

  

為了更好地完善申遺工作,市委常委、副市長陳志立表示,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要以專家所提建議作為新起點,進一步進行部署并把工作落實。把具有代表性的遺產點篩選納入“海上絲綢之路遺產點儲備清單表格”,按時把規范格式的材料報送。加大保護力度,防止遺產點遭受更深的破壞。將前期工作做扎實,為后期工作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