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發現寨卡病毒新療法 有望減少並發症

中新社

text

【亞太日報訊】寨卡病毒困擾全球,香港大學(港大)醫學院20日公布,其微生物學系研究團隊發現寨卡病毒新療法。他們在動物實驗中使用幹擾素療法,發現能有效壓抑小鼠體內的寨卡病毒並減少炎症,小鼠的存活率也大幅提高。

港大表示,寨卡病毒已傳播至全球70多個國家,包括東南亞,香港最近也出現第二宗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個案。目前,還未有已獲批准的寨卡病毒治療藥物和疫苗。因此,研發動物模型對研究寨卡病毒的病理和治療有重要作用。

爲了解寨卡病毒對不同器官的影響,港大研究團隊在已接受類固醇抑制免疫系統的小鼠體內注入寨卡病毒。

研究團隊發現,病毒能擴散至小鼠體內多個器官。當停止使用類固醇抑制小鼠後,小鼠大部份器官會出現嚴重的炎症。更重要的是,這些小鼠的睾丸均嚴重受損。

研究團隊進一步測試兩種獲臨床批准的幹擾素治療,跟沒有接受治療的小鼠比較。結果,使用了幹擾素治療的小鼠存活率大大增加,並減少體內的病毒量和炎症。

港大指出,此項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寨卡病毒可引發睾丸炎。建議日後應對感染寨卡病毒的男性作長期跟進研究,以監察患者及康複者的生育能力和睾丸功能。

港大認爲,當幹擾素治療的潛在益處超過藥物的副作用時,此療法可能適用于部分有嚴重並發症的寨卡病毒患者。此次突破性發現,將有助研究寨卡病毒的病理和研發疫苗與藥物。此研究剛刊載于國際科學雜志EBioMedicine。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寨卡病毒及其引發的神經系統病變仍是顯著持續的公共衛生挑戰,但已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對此,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20日會見傳媒時表示,政府衛生防護中心已表明,香港暫時仍會維持對寨卡病毒等蚊媒病毒的應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