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經濟將迎歷史性轉折 成純資本輸出國

參考消息

text

【亞太日報訊】據參考消息報道,外媒稱,中國經濟有可能在今年迎來歷史性的轉捩點。中國的海外直接投資有可能第一次超過海外對華投資,中國有可能成為純資本輸出國。

據日本《產經新聞》3月8日,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14年海外對華直接投資額(金融領域除外)為1195.6億美元,同比增長1.7%,而中國對海外的直接投資為1028.9億美元,同比增長14.1%。兩者之間的差距已縮小至不到167億美元,7年前(2007年)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約4.4倍。按此速度發展,也許在今年兩者之間就會發生逆轉。

即使有一些起伏,中國經濟也持續增長了30年以上,而這與來自日美歐等發達國家以及香港和臺灣等地區的直接投資密不可分。

1978年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的總體方針,隨後改革開放的大幕正式拉開。中國一改過去的封閉狀態,以吸引外資為核心,走上經濟增長道路。用中國話說,就是“引進來。擁有資金實力的日本企業當時受到來自中國各地的熱切邀請。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此前後,中國政府又開始鼓勵本國企業“走出去。中國企業開始在海外開展並購攻勢,如聯想集團2005年收購了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的電腦部門。

2012年中共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以來,“走出去戰略進一步加速。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確認了吸引外資與對外投資平衡發展的方針。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國政府希望通過同時推進積極的對外投資戰略,增強本國產業實力。

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在周邊國家進行的基礎設施建設專案以及由此帶來的生產資料出口和勞動力出口等相關業務。中國政府提出了總額達400億美元規模的“絲路基金構想,提出以中國為起點推進從中亞到歐洲的內陸“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從東南亞至印度、中東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中國計畫年內設立由中國主導的國際金融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支持“一帶一路構想。目前已有二十多個國家表示將參加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日美等國認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與現存的亞洲開發銀行作用重疊,因此採取靜觀態勢,但如何阻止中國“一家獨大,對日美來說是個重要課題。日本應該制定自己的戰略,可以傳授經濟援助的經驗,可以將總裁等管理人員送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不過,中國看上去轟轟烈烈的“走出去戰略實際上與中國的國內情況息息相關。無論是鋼鐵、水泥還是汽車行業,都處於嚴重的投資過剩和庫存過剩狀態,已經沒有追加投資的餘地。於是中國政府順勢而為,認為過剩的生產能力恰好可輸出到周邊國家,幫助周邊國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另外,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匯總的數據表明,2014年國際收支方面,資本和金融收支為赤字960億美元,而2013年還是盈餘3262億美元。2012年也是赤字,但赤字額只有168億美元。中國方面認為,去年赤字額擴大的原因是對華直接投資增長乏力。

去年略微增長的對華直接投資,今年也沒法保證它不會轉為負增長。我們必須銘記的是,中國正是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向純資本輸出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