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5月31日電
題:哈爾濱百年老建築見證多元宗教共存
新華社記者何山
馬迪
隨處可見的宗教建築為中國最北省會城市哈爾濱增加了異國風情,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到此參觀遊覽。這些百年曆史的老建築,也見證了多元宗教在哈爾濱共存和發展的歷史。
在眾多教堂中,聖索菲亞教堂名氣最大,已成為哈爾濱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始建於1907年的聖索菲亞教堂是典型的拜佔庭風格建築,也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堂。
這座教堂的由來,要從一條鐵路說起。20世紀初,由沙俄主持修建的中東鐵路打開了清王朝北方的門戶。這條在中國領土上修建的鐵路,帶有侵略和殖民性質,大批歐洲貴族、商人、士兵和普通勞動者沿著這條鐵路進入哈爾濱。
僑民的大量涌入,也帶來了城市發展的機遇。20世紀初,哈爾濱已成為國際性都市,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餘僑民聚集在這裡。
李述笑是黑龍江省社科院研究員,也是城市歷史與僑民文化領域的資深學者。“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近50年的時間裏,在哈爾濱建立的東西方寺廟、教堂、會堂、道場多達百所。”李述笑說。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數量達到了頂峰。宗教種類有十餘種,佛教、道教、東正教、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天理教等,都佔有一席之地。”李述笑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哈爾濱這座城市保持著“諸神共處,和睦共存”。
在哈爾濱市區一核心區域,猶太老會堂、猶太新會堂和韃靼清真寺,三棟建築幾乎同時建立,並保持至今。“伊斯蘭教和猶太教在哈爾濱同時並存。”李述笑說,“猶太新會堂被稱為遠東地區最大的猶太會堂,當時猶太僑民經常在這裡舉行禮拜、演講等活動。”
據介紹,俄羅斯僑民當年在哈爾濱的人數最多,其信仰的東正教教堂規模也最大。有一座聖尼古拉大教堂,是當時東正教哈爾濱獨立教區的核心教堂。“哈爾濱東正教教區的管轄範圍甚至覆蓋了遠東地區和東南亞地區。”李述笑說。
雖然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哈爾濱宗教文化繁榮,但隨著日本軍國主義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波及,大量僑民被迫離開哈爾濱。上世紀80年代,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和國際文化交流增多,人們逐漸意識到,這些伴隨著城市成長的建築應該承載更多使命。
“大部分教堂得到了修復,絕大多數建築被列為國家級、省級和市級保護單位,這說明瞭人們對哈爾濱城市歷史文化的尊重。”李述笑說。
如今,像聖索菲亞教堂這樣的建築成為哈爾濱市的建築藝術館。步入教堂,一張張老照片講述著這座城市的成長,記錄著曾經在這座城市中生活的人們,而穹頂上斑駁的彩繪、巨大的吊燈流露著昔日的莊嚴與神聖。
哈爾濱人習慣了這些建築的存在,而在外地遊客眼中,這樣的風景是他們對這座城市最深的印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