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記者劉歡 楊丁淼 王建華)已是“中國名片”的高鐵動車組每天疾馳穿梭,卻鮮有人知高鐵車輪仍在從依賴進口向自主研發轉變。
負責國產車輪自主研發的是中國中部省份安徽的馬鞍山鋼鐵公司,它成立於上世紀60年代,是中國最早的火車車輪研發生產商。
受限於產品結構單一和技術水準落後,馬鋼主打的車輪產品市場一度萎縮,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危局。馬鋼技術中心車輪研究所所長江波說:“只有轉型升級,加快推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馬鋼的車輪才能再次滾動。”
歷經十餘年努力,從引進消化再吸收到完全自主設計製造,馬鋼先後完成了多個車型的整體車輪研製工作。如今,馬鋼自主設計製造的時速350公里級車輪正在裝車試用,累計穩定運行10萬公里。有關技術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還一舉躍升國際領先水準,出口北美、歐洲等地。
從產業鏈的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從生產製造向設計研發擴展,從“引進來”到“走出去”——馬鋼的故事,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2014年5月,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首次公開判斷中國經濟發展已經步入“新常態”。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經濟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同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首次使用“新平庸”來概括前景灰暗的全球經濟。2015年4月,拉加德進一步指出,當前全球經濟仍陷在低增長、低通脹、高失業和高負債的泥沼中,各國應採取措施,避免“新平庸”變為“新現實”。
以“提質增效”為顯著特徵的10萬億美元級中國經濟體,內需市場急劇膨脹,海外消費和投資能力不斷增強,對國際發展體系的貢獻日益顯著,正產生一股強勁動能,深刻影響全球格局的“再塑造”。
今年全國兩會上,“十三五”規劃綱要備受矚目。分析人士認為,規劃綱要通過並順利實施,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進而打造“中國機遇升級版”,助力全球經濟擺脫增長乏力的“新平庸”困局。
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中國強大內需利好世界
傳統的“中國機遇”,主要體現在投資和外貿上,在世人心目中塑造了“世界工廠”這一形象。新常態下的“中國機遇升級版”,則讓中國的形象變得豐滿多元:中國不僅是大宗商品進口大戶、全球消費品和服務的終端市場,還是世界投資人、國際發展體系的貢獻者。
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發動機。2015年中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6.9%的增速所對應的經濟增量超過5000億美元,超過了目前一個中等國家全年的國內生產總值。
增速保持穩定同時,中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升級,服務業所佔份額超過50%,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升。通過深挖13億人的消費潛力,中國強大的內需市場正迸發無限活力。
2015年中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0.1萬億元,同比增長10.7%,消費對社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比2014年提高了15.4個百分點,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
“中國成功地實現了經濟增長由投資和外貿拉動為主向由內需特別是消費為主的重大轉型。”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說。
一個更受消費和服務業驅動的超大型經濟體,意味著超強購買力,對於跨國公司來說,無疑是誘人的蛋糕。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公佈的最新報告,在新興經濟體普遍承壓的情況下,中國去年吸引外國直接投資依然高達1360億美元,逆勢增長6%,連續24年位居發展中國家吸收外資的首位。
新常態下,中國吸引外資的結構正在深度調整。一些外商投資企業從低附加值的低端生產環節“遷離”,而更多的外商企業則加碼投資高附加值的製造業和高端服務業,兩者進退之間,不斷提升的是外商投資“含金量”。
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今年1月在中國5個城市開設零售店。“如今的中國對任何一家跨國公司而言,都是巨大而重要的市場。”蘋果公司高級副總裁安吉拉·阿倫茨說,在中國遇到的最大挑戰是如何跟上發展的速度。
海外消費和投資加速:中國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
“中國機遇升級版”不僅締造了一個龐大的內需市場,其效應還不斷外溢,通過海外消費、投資等為拉動世界經濟作出貢獻。
據商務部數據,2015年中國出境人數達1.2億,境外消費,包括旅費、住宿費、購物費達1.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至少有7000億-8000億元人民幣用於購物。
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不含銀行、證券、保險)1180億美元,同比增長14.7%,截至去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首次超過萬億美元大關。高水準“引進來”與大規模“走出去”並舉,中國正成為世界矚目的雙向投資大國。
對外投資中,“一帶一路”成為新亮點。2015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6.2萬億元,佔同期中國進出口總額的比重超過1/4;全年實際使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商直接投資85億美元,增長25.3%;投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外直接投資148億美元,增長18.2%。
預測顯示,2015年至2019年,中國將進口超過10萬億美元的商品,對外投資規模累計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旅遊人數超過5億人次。這將為國際和地區夥伴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更充足的資本、更豐富的產品、更寶貴的合作契機。
“中國機遇升級版”還表現為,當前的中國既是國際發展體系的積極參與者和受益者,也是貢獻者。中國正承擔更多國際責任、推動完善現有國際經濟體系、提供國際公共產品,以促進各方實現互利共贏。
“過去是粗放的影響,現在是集約的影響;過去是量的影響,現在是量質並重;過去是硬實力突出,現在軟實力也開始滲透。”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這樣描述“中國機遇升級版”。
今年1月16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開業。作為全球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亞投行這艘大船開啟了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新路程。
陳鳳英指出,亞投行將有效增加亞洲地區基礎設施投資,推動區域互聯互通和經濟一體化進程,對亞洲乃至世界經濟增長帶來積極提振作用。
力推多哈談判、加快自貿區談判、成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出資設立絲路基金……中國通過扎紮實實的舉措,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中國力量和智慧,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向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發展。
經濟轉向創新驅動:中國促動世界經濟擺脫“新平庸”
中國提出“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創新發展方式”等行動建議,將有力推動世界經濟擺脫增長乏力的“新平庸”困局。
世界經濟“新平庸”的表像是增長乏力、失業率上升、債務高企、貿易和投資低迷、實體經濟失速、金融杠桿率居高不下、國際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場波動等一系列問題。究其根本,病灶在於,上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所提供的動能已接近尾聲,傳統經濟體制和發展模式的潛能趨於消退。
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源自創新。體制機制變革釋放出的活力和創造力,科技進步造就的新產業和新產品,是歷次重大危機後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復蘇的根本,也是世界經濟擺脫當前“新平庸”狀態的治本之策。
“十三五”規劃建議強調,“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創新發展”。
去年全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14220億元,同比增長9.2%;國家新興產業創投計劃累計支持設立206家創業投資企業;授予境內專利權157.8萬件,比上年增長32.4%。
在創新創業活動和成果的支撐下,中國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加快孕育並迅速發展。全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0.2%和6.8%。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比上年增長161.2%,工業機器人增長21.7%。
科技創新正推動中國一些行業開始在世界範圍內佔據先發優勢,從而提升自身在全球價值鏈條中的位置。當前,中國的網際網路、高鐵、重工製造、核電和電信設備等行業,總體處於世界前沿水準。
“中國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參與者。憑藉廣大的市場,以及在網際網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相對優勢,中國或將孕育更多新業態、新營商模式,給世界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陳鳳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