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夯實中國高鐵"走出去"步伐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熊玉琴】近年來,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和實施,以高鐵為代表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不斷釋放出積極的信號,逐步得到世界的認可,讓"一帶一路"從戰略變成了現實。

歷史上古代絲綢之路通過駱駝、馬帶來了沿線經濟的發展繁榮且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而今,高鐵在"一帶一路"的帶動下,其影響力更加深遠。中國高鐵,已經成為集中展示中國速度、中國創造、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的時代載體和文化標志。

中國高鐵"走出去"優勢凸顯

中國有句俗話"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 如今中國積極進軍國外鐵路市場正是印證了目前中國成熟的高鐵技術。中國目前已經成功擁有世界先進的高鐵集成技術、施工技術、裝備制造技術和運營管理技術,具有組團出海的實力,可以挑戰任何競爭對手。

中國高鐵實現了世界首次擬運營高鐵動車組列車時速420公里交會和重聯運行--鄭徐高鐵;中國高鐵在京滬高鐵線上創造了世界鐵路運營第一速--時速486.1公里;世界首條新建高寒高鐵--哈大高鐵;世界單條運營里程最長高鐵--京廣高鐵;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長的高鐵--蘭新高鐵等多個"世界第一"。

中國高鐵必不可少的"工匠精神"

近日亦有外媒報道26列中國制造地鐵列車因車身顯裂紋被新加坡退回,引起廣泛關注。中國中車方面表示,經鑒定,該缺陷由部分批次鋁合金型材的原材料質量問題導致;經系統分析,認為此缺陷不具有安全風險,車輛可繼續安全運營。

該事件的發生,對中國高鐵的世界品牌形象有所損傷。2016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曾說,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中國高鐵培育和貫徹實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利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以及中國高鐵更好的走向世界。

古語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就是要求企業如同一個工匠一樣,精雕細琢自家的產品,精益求精,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和推敲。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業要不斷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創造出新成果。

培育"工匠精神"從教育開始改變

"工匠精神"在中國的歷史傳統當中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說這種精神在古代中國非常普遍,歷史上所遺留下的各種陶器、玉器和金器等文物瑰寶是很好的證明。但這種精神如今幾乎消失殆盡,我國制造業存在大而不強、產品檔次整體不高、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等現象,多少與"工匠精神"稀缺有關。

中國怎樣才能像像德國和日本一樣成為一個工藝的大國,像美國一樣成為一個創新的大國?著名學者、華東師范大學特聘教授許紀霖認為,中國目前正在面臨一個大的轉型。在這個大的轉型里面,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工匠精神"恰恰是要實現轉型當中一個不可缺少的一種文化元素和精神元素。

許紀霖教授認為,"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種專業精神,其次是一種信仰,最后,"工匠精神"追求的是卓越。他建議培育"工匠精神"要從教育開始改變,教育要實行雙軌制、不能所有人都走高考這個"獨木橋",要大力發展高級職業教育。

中國高鐵逐步顯露的"工匠精神"

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80后"高級技師張合禮,而今是在該公司工作的第7個年頭,主要負責高速動車組焊接鋼縫的工作。負責技術指導工作的同事覺得電焊工在廠里的工作異常辛苦。

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萬條焊縫,沒有哪條不重要。每焊完一個產品后,都會琢磨,總結一下經驗教訓。假如一看焊得不錯,就很享受這種感覺。"中國很多行業里面大部分人很難體會專業精神,甚至很難從里面得到一種內在的享受和快樂。

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 "短、平、快"(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中國的產品質量不如日本,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做事更嚴謹,更具有"工匠精神"。 因此企業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

從引進技術到領先全球,中國高鐵已邁出堅實的"走出去"的步伐。"中國高鐵"在前進,,中國鐵路人不甘人后、嚴謹的"工匠精神"態度必將進一步夯實"中國高鐵""走出去"步伐,促進"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