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埃及夢”遇見“一帶一路”

新華絲路網

text

【亞太日報訊】新蘇伊士運河將把中國和埃及拉得更近。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副所長廖百智認為,新蘇伊士運河園區的建設凸顯了埃及的需求,而這正與中國需求對接十分契合。

從埃及方面來看,新蘇伊士運河園區迫切需要發展交通、電子、能源、玻璃制造等產業,而這些正是中國的優勢產業;此外,埃及的基礎建設和產業發展迫切需要投資。從中國方面來看,中國目前正值產能過剩之時,而埃及所需發展的產業正是中國的優勢產業,產業轉移的需求得到滿足,另一方面,蘇伊士運河區位優勢明顯,是貫通歐亞非三大洲的國際海運要道,同時,埃及不僅與歐洲簽署了免稅協定,還與美國簽署了合格工業區協定,非常利于中國企業面向歐美市場。

事實上,改造、加強蘇伊士運河一直是埃及的夢想,從上世紀70年代提出,到直至塞西政府的落實,歷經多年。

新蘇伊士運河的通航也將為中國“一帶一路”帶來更多利好。其地理位置獨特,溝通兩海三洋,是中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在今后航運中與“一帶一路”計劃進行有效對接。

廖百智坦言,現在已有不少中國企業進駐新蘇伊士運河園區,主要是建筑、運輸和能源等產業。作為埃及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未來的機會還將更多。

早在新運河項目啟動之前,中國就已經是蘇伊士運河的最大使用國。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曙光指出,中國是蘇伊士運河的最大客戶,其次為美國和日本。2012年,共有兩萬多艘世界各地的船只通過蘇伊士運河,其中過往的中國船只約占1/10,中國有60%出口到歐洲的商品需要通過蘇伊士運河。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國際關系室主任王林聰認為,中國是蘇伊士運河的“超級大客戶”,新運河的雙向快速通航能力必將使中國企業從中受益,降低航運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廖百智坦言,雖然埃及開放多年,與國際接軌并有一定的引資經驗,但中國企業投資埃及時還需要謹慎待之。一方面,海灣國家、美國、歐洲多年來不斷資助埃及,使得埃及民眾在對待外資時“思想還沒轉過來”,相關法律和雇傭制度始終跟不上。如建設鐵路,拆遷、建設和后期維護全由投資方進行,卻沒有相應的政策保護;另一方面,埃及的建筑、交通等配套基礎設施也不完善。

但廖百智也認為,機遇和風險并存,從目前來看,新蘇伊士運河園區是中企投資埃及可以選擇的落腳點。現在新運河只是通航,并沒有完全建成,真正建成還需要8年時間,也就是到2023年,后續的拓寬航道和加固才會完成,屆時,機會也會更多。

王林聰認為,隨著新運河的完善,埃及政府將推動“蘇伊士運河走廊開發計劃”其他項目將相繼實施,包括新航道的配套項目——港口擴建以及運河走廊、隧道、輕軌等重大項目,這將給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帶來一定機遇。因此,這為中埃雙方將圍繞基礎設施、投資等內容開展“一帶一路”共建提供了廣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