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香港中國商會主席陳經緯在論壇上發表演講。
【亞太日報訊】8月12日,僑商高峰論壇在深圳召開。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香港中國商會主席陳經緯在論壇上發表演講,闡述了對“一帶一路”的觀點。以下是發言全文。
為服務國家“引進來、走出去”大局,首屆中國(深圳)華人華僑產業交易會(簡稱“僑交會”)為海內外廣大華商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搭建了溝通交流、項目對接、產業發展等多功能、全方位的合作平臺,必將推動周邊國家為共建“一帶一路”而進行更好的合作。當前,深圳正在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同時發展灣區經濟和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鎮,本屆“僑交會”和“僑商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和召開意義深遠。在這裏,我就“海內外廣大華商合力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大有可為”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2013年9月和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中亞、東盟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合稱為“一帶一路”,構成了未來相當長時間中國對外交往合作的總綱領;2014年12月29日,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注冊成立;今年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在北京簽署;國家各部委和各省市自治區也正陸續出臺對接“一帶一路”工作方案,“一帶一路”建設逐步由籌劃、醞釀進入實施階段。
李克強總理7月6日會見世界華僑華人工商大會代表時說,華僑華人要架起中外經濟合作共贏的“彩虹橋”,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發揮積極作用,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積極牽線搭橋,促進中國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互相促進、互利共贏。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家將在規劃、資金和政策支持、簽訂投資保護協定等方面發揮作用,而各種類型的企業將成為參與建設主體。對於廣大海內外華商來說,國家倡導“一帶一路”建設是發展自身事業與服務國家發展規劃的雙重機遇。
第一、海外華人華僑是“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參與者和擔當者。
東南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方向,而廣大華商構成東南亞多個國家重要的經濟支柱。在東南亞上市企業中,華人公司占70%左右。初步估計,生活在東南亞各國的華人華僑超過4000萬。在全球華商企業約4萬億美元的總資產中,有1.1-1.2萬億美元的資產集中在東南亞地區。世界華商企業500強中也約有1/3在東盟國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海外華人華僑憑借雄厚的經濟、科技實力、成熟的生產營銷網絡、廣泛的政商界人脈以及溝通中外的獨特優勢,本身就是最重要的參與者和擔當者,可以大顯身手。
第二、海外華人華僑是連接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天然橋梁和紐帶”。
建設“一帶一路”的核心是要實現“五通”,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尤為關鍵,是社會根基。如果得不到沿線國家民眾的理解和支持,“一帶一路”將布滿荊棘、舉步維艱。而“一帶一路”沿線的華人華僑,既熟悉駐在國的政策法規、文化環境與風土人情,又與祖國同胞血脈相通、同種同源,心本來就是通著的,是連接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天然橋梁和紐帶”。因此吸引和鼓勵華人華僑華商積極參與和主動發揮獨特作用,對幫助國內企業“走出去”和溝通聯絡沿線各國民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建設“一帶一路”的一條捷徑。
第三、華人華僑是構建海內外各類商協會、社團及智庫的中堅力量,通過聚集合作成為重要民間組織,服務和團結海外華商。
在國家倡導“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過程中,利用華人華僑在所在國政商界的影響力,民間機構先行,有助於疏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互信度不夠等一些可能遇到的障礙,提前為政府間合作創造條件,打下良好合作基礎。相對官方機制而言,商協會、社團、智庫等非官方組織開展的研究和宣介解讀,相對說服力更務實,更易為各方面所接受。通過華人華僑可方便與民間商協會、社團及智庫交流,多做政策溝通、增信釋疑、凝聚共識的工作,十分有利於團結力量,及時解決問題,使“一帶一路”建設中少走一些彎路。
因此,應發揮商協會、社團、智庫網絡平臺等優勢,通過合作研究、舉辦論壇、開展培訓、交流訪問等多種方式,促進沿線國家民間商協會、社團、智庫對“一帶一路”目標、內容、方式,以及堅持共商、共建、共享“三共原則”的理解和認同。
首屆“僑交會”由海內外200多家商協會聯合主辦、協辦,正是“一帶一路”建設中“三共原則”的具體體現,其籌辦也是以商協會為橋梁和紐帶聚合包括資本在內的各方力量,並由此推動民間雙向投資先行,使之與沿線各國增信釋疑、凝聚共識,進一步實現國家間政治互信、政策協調。同時,要利用華人華僑的溝通作用,促進建立常態化、機制化的國家和地區間商協會、社團和智庫合作體系,這樣既有利於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也可為深化雙邊、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我們應該認識到,在此背景下,更會為遍布全球的華人華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並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積極把握“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提高自身競爭力:
一、推動人民幣區域化。隨著中國與東盟經貿關系日益緊密,人民幣在東盟地位僅次於美元,東南亞是人民幣區域化的重要方向。東南亞華商在東盟經濟、金融行業中占重要位置,在中國有大量經貿投資。進一步發揮華商金融橋梁和管道作用,推動人民幣更廣泛使用,將對地區經貿發展和金融穩定產生積極作用。
二、參與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華商企業與具有豐富海外工程承包經驗的中國企業聯合,在高鐵、公路、港口、園區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不僅將為區域經濟一體化奠定基礎,同時會給企業帶來長期穩定的資本收益。
三、推動產業梯度轉移和轉型升級。多年以來,全球華商,特別是東南亞華商及港澳臺同胞在與各國合作中已形成一定規模產業和資本布局。若能依據比較優勢,通過產業轉移與承接來實現多贏,將為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和擴大就業帶來成效,進而提升區域產業鏈,特別是亞洲制造業在全球經濟中的優勢地位。
四、深化海洋經濟開發與合作。在建設“一帶一路”過程中,海內外華商可依靠在運輸業、倉儲業、船舶、貨運代理、能源開發等領域的堅實基礎以及廣泛人脈網絡,通過參與海洋經濟開發與合作,推動中國與東盟經濟合作與友好關系,為區域治理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創造條件。
五、構建科技與智力支撐網絡。建設“一帶一路”需要新發展思路、科技和智力支撐。華商經濟若能有效配置區域智力資源,與科技和資本更好結合,將對“一帶一路”的建設產生廣泛和基礎性影響。
六、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華商應創新貿易方式,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
因此,海內外廣大華商應合力積極與“一帶一路”建設有機銜接,發揮自身聯系廣泛、溝通中外等優勢,實現服務國家發展規劃,在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帶去實在利益的同時,促進華商經濟自身的轉型發展,提升競爭力和影響力。
未來5年中國進口商品將超過10萬億美元,國外商品可在“僑交會”交易、展示、推廣,同時也可為我國出口商品的交易、展示、推廣發揮作用;未來5年中國對外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中國對外投資的所在國可在“僑交會”上作為項目推介和合作交流,同時也可為中國各地方政府引進外資的項目搭建交流平臺;未來5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旅遊目的地所在國可在“僑交會”上進行推介與交流合作。
“僑交會”是香港中國商會以在香港成功舉辦兩屆“中國海外投資年會”為基礎而牽頭發起,以深圳僑商智庫研究院為執行機構,聯合200多家海內外商協會聯合主辦、協辦。香港中國商會的會務是以服務國家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為重點。
各位朋友,國家“一帶一路”的實施給海內外華商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舉辦“僑交會”這樣的交流合作平臺,將為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海內外廣大企業更好、更大的發展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