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起點和終點的中國秦腔和意大利歌劇同臺演出

text

新華社西安5月25日電(記者薛天)“Bravo”,“太棒了”,這是匯集在西安大唐西市金色大廳裏中外觀眾久久難以散去的讚美之聲。第十八屆西洽會暨絲博會第五屆非遺展之“一條絲路兩城歌”音樂會日前唱響古都,中國秦腔和意大利歌劇同臺演出,為觀眾勾勒出絲綢之路兩端的兩座城市西安與羅馬的文化風貌。

隨著中國作曲家趙季平的《慶典序曲》與十九世紀意大利作曲家卡普羅《我的太陽》“琴瑟和鳴”,這場以陜西秦腔和意大利歌劇為主的音樂會拉開了序幕。無論是眉目如畫、杏臉桃腮的秦腔“花旦”在臺上唱起了意大利歌曲《桑塔露琪亞》,還是西裝革履、文質彬彬的意大利歌劇家哼出的秦腔名劇《三滴血》的旋律,音樂仿佛在跨越著時間與空間的距離,在一瞬間連接起絲綢之路的終點與起點,羅馬與西安。

從秦腔《三對面》中“包公”耿直有力的唱腔到歌劇《托斯卡》中宛轉悠揚的女高音,從秦腔《貴妃醉酒》裏楊玉環表現微醺的婀娜身段到名曲《今夜無人入睡》如泣如訴的詠嘆調,碰撞之下的東西方藝術使在場的觀眾深深沉醉,每一段表演都收穫觀眾熱烈的掌聲。

前來觀看演出的西安市民張潔告訴記者,這種“東西交融”的表演方式她還是第一次看到,覺得很新穎也很震撼。“歌劇和秦腔,感覺上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沒想到放在一起之後會產生這樣強烈的化學反應,讓人耳目一新。”

除了視聽感受上的體會,這場“別出心裁”的音樂會更體現出西安、羅馬,中國、意大利這兩座城、兩個國家圍繞著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主題所作出的具有誠意的文化交流。

意大利音樂家文森佐·司佩拉認為,代表西方文明的意大利歌劇走進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國西安,並與代表東方藝術神韻的中國秦腔首次同臺唱響,這是東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盛事。

意大利駐華大使白達寧表示,“一條絲路兩城歌”音樂會用音樂和藝術連接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朋友,讓絲綢之路的文化意義再一次得到了體現。“絲綢之路代表了友誼和和平,它不但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文化之路。”白達寧說。

“歌劇、秦腔同臺獻映,‘一條絲路兩城歌’的舉辦也是在響應絲綢之路經濟帶‘五通’理念中的‘民心相通’。”趙季平說,“中華文化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文化交相輝映,文化的深度也將會提升西洽會的國際影響力,同時譜寫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共通共融的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