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房思琪”制作进情趣桌游,是对“反性侵”共识的挑衅

新京报网

text

很多人都知道,“房思琪”是作家林奕含创作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主人公,该书讲述了13岁少女房思琪被补习班教师长期性侵,最终导致精神崩溃的故事。在林奕含2017年自杀后,其父母发布的声明证实,书中主人公的故事是女儿的真实状况。自此以后,“房思琪”逐渐成为被性侵女孩的代名词。

但就在近日,有网友发现,上海国际成人展出现以“房思琪”命名的情趣桌游,怒而举报。之后,活动组委会为没做到细致入微的审核而道歉,并强烈谴责涉事企业,敦促其郑重道歉并严格审查产品,永久拒绝其参展。涉事企业相关负责人则称,“小说我们没看过,我们也不知道,这个东西太巧合了”,“我们根本就不怕,姓名没有谁的专属权”。

在城市里举办成人展,本是弘扬性健康、传播爱文化的文明举止,这次活动主办方也将其定位为一个“最纯净的空间”。但此次上海国际成人展上发生的这件事,显然抹黑了这项活动的积极价值与意义。涉事企业的傲慢之态,不啻为对社会情绪、对公众情感的冒犯。在微博上,网友对该企业几乎是一边倒地声讨。

和组委会立刻意识到事情的失当性并马上致歉相比,涉事企业的回应倨傲到令人难以接受。他们或许不知道,把“房思琪”制作进情趣桌游,对那些受到过伤害、把房思琪视作某种符号的群体意味着什么。说严重些,此举就是对谴责“性犯罪”这个社会共识的挑衅。

当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出版后引起轩然大波,影响已远远超出文学创作与出版的范畴,书中情节成了一个让人心痛并沉思的社会话题。尤其是那些利用不对等权力关系进行的性侵,更是进入法律规制的视野。

虽然小说出版已是三年前的事情,但此书的影响仍在持续,至今仍有无数读者阅读本书并通过留言的方式来表达哀伤,它也时常进入与“性犯罪”有关的社会议题当中,成为一个人们熟知的例子。种种情况表明,它已经脱离了小说的概念,成为一个值得长久凝视的社会文本。发生在原著作者身上的悲剧,会长久地刺痛人心并被永远记忆,避免类似事情再度发生,也成为公众一致的警惕。

在此背景下,涉事企业以“房思琪”命名情趣桌游,激起公众愤怒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将被性侵的不幸与创伤变成轻浮元素,嵌入到游戏化的场景中,还是跟所谓“情趣”关联,这已不只是欠妥。

更何况,一部著名小说中的虚构人物的姓名,也是得到相关法律法规版权保护的。金庸先生因笔下人物姓名被盗用,就曾起诉索赔500万元。面对侵权的法律风险而不自知,是为无知;回应态度与语气的随意与轻佻,更显无底线。

无论如何,商业也要有底线。

这些年来,公众对乱蹭IP的反感,对消费他人不幸的反对,成了筑牢某些共识的助推力。那些蹭IP不顾吃相、不惜冒犯公众情感的做法,注定会收获各种批评谴责。这些谴责也是种提醒:对底线的敬畏,是企业商业操作应有的基本操守。

□ 韩浩月(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