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村民骂“瞎种”,高学历的他们选择回农村种田为了啥?**
随着我国农业已经迈向智能化、现代化、互联网化和高科技化,不好好念书可能连种地的资格都没有!
在湖南永州市祁阳县,有一个种田的团队全部是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有的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任职,两位主角则坚守农村一线搞科研,立志用毕生所学发展农业。
高学历的他们为何选择回农村种田?
这个团队共有10人,领头的叫陈小龙,201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的他本硕博阶段一直与水稻研究打交道,年薪30万元。响应家乡号召,他毅然放弃高薪以特殊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身份回到家乡湖南永州市祁阳县羊角塘镇江山村,并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另外8位博士、硕士研究生组建生物科技团队,开启种田之路。
陈小龙(右)与黄议锋(左)在试验田边。祁阳县宣传部供图
“回乡不仅仅是种田,更是研究种田,农民也需要学习理论和技术。在农村进行产学研工作,能直接促进成果转化。”擅长作物遗传育种、生态农产品开发技术的陈小龙想通过创新农业科技为粮食安全提供一已之力。
今年32岁的广西梧州人黄议锋来自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在农村长大,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就跟随父母干农活。通过自己的努力,他考进厦门大学攻读植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在厦门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从事中草药干细胞分离培养和产业化研发工作,现常年在农村协助陈小龙开展水稻科研和种植生产工作。
硕士研究生黄议锋。 受访者供图
“城市里确实很多方面条件都远胜县城和乡村,薪资高、工作环境好、交通方便、发展机会多,但压力也很大。对于年轻人来说,一般的工作,想要在城市定居下来不容易,需要巨大的努力和付出。比如,高额房价可能就是大多年轻人面前难以跨越的一座大山。”黄议锋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也到处都充满机遇和挑战,为年轻人施展才华和实现理想抱负提供了广阔舞台。
陈小龙在家乡祁阳县羊角塘镇江山村流转了200多亩土地作为试验田。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国家出台系列利好政策大力支持农业创新创业也让陈小龙团队看到了机遇。“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动力回到农村打拼,通过发展农村农业、研发农业科技成果,实现个人价值。”陈小龙信心十足。
种田之路遭遇非议和不理解
通过考察走访祁阳很多乡镇,陈小龙团队选择在交通相对便利、水源充足的羊角塘镇江山村流转了200多亩土地作为试验田,采取稻鸭、稻鳖、稻鳅生态农法技术,示范种植研究的水稻新品种祁山胭脂米,同时帮助改良农田土壤、修复农村生态环境。
起初,高学历的陈小龙和黄议锋回到农村种田遇到的第一道坎就是父母的不理解。“父母思想上难以接受,他们觉得高学历就一定要找一份体面工作。一些村民还会说些流言蜚语,以前的同事也建议待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比较稳定。”陈小龙透露,为保护农村自然环境,他种田坚持不施农药化肥,锄草不喷施除草剂,而是人工锄草,一些不理解的工人直接罢工。
试验田里插好的秧苗长势喜人。 受访者供图
黄议锋父母起初也不太支持,认为儿子读了这么多年书最后还是回到农村种地,觉得读书无用。“每次过年回去,亲戚朋友问我在哪工作,父母也会有点不好意思说。亲戚还会劝我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黄议锋说。
刚起步时,陈小龙团队重点对田间、生态进行改良、修复,亩产量约100公斤至200公斤。“村民反对我们不打农药,骂我们瞎种,说高学历回来种田还不如农民种的。”黄议锋说,他们起初还会耐心解释自己的种田模式和理念,“时间久了,我们也就放下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进行物理治虫。受访者供图
用知识和科技改变看法获父母支持
目前,陈小龙博士团队已培育3个水稻新品种将提交省级以上审定,申请新品种权保护;获得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发表论文8篇,还有4个理论研究论文和科技创新成果、产业成果正在完善和推进。
经权威机构检测,他们基地产的大米无任何农残,重金属含量也远低于国家限量标准和欧盟限量标准,米质指标均达一级米标准,卖到了25元一斤,初步探索出一套南方丘陵山区生态优质稻无公害化生产技术体系。
陈小龙团队科学种田解决了农药残留和农产品重金属残留,改良土壤质地,修复生态环境,田间野生动物种类明显增加 。受访者供图
“他们通过产研结合,把科技知识优势充分运用到农业上,科技种田、科学管理。比如,水稻育种,除传统杂交育种外,还运用诱变育种等现代育种方法培育新品种,生产时采用太阳能频振式捕虫灯诱虫、杀虫,借助科学仪器监测植物生长状态。”羊角塘镇镇长李亮表示,去年,陈小龙团队在江山村种植的200亩示范田为村民提供就业50人次,人均增收2000元。
李亮说,当地老百姓开始对高学历人才回农村种田有异样眼光,认为是浪费人才,有怀疑眼光。后来看到陈小龙团队的种田技术、种植理念带来的变化,十分赞赏、佩服。
“高学历人才到农村种田是一件好事,给农村种植农作物和生产绿色食品带来新技术、新理念,也能形成带动作用,但老百姓对高学历人才回农村的观念需要引导。” 李亮认为。
科研团成员正在试验田观察秧苗长势 。祁阳县宣传部供图
现在,陈小龙、黄议锋父母都支持儿子种田。“他们发现我们做的是一件对农村、农业有利的事,还经常拿出积蓄支持我的种田事业。”黄议锋说。
带动更多青年人才加入乡村建设
盛夏时节,在陈小龙团队的一块试验田里,900多份水稻品种正在自然条件下接受抗虫、抗病、抗倒伏等试验。因为农村没有实验室,采样送检影响效率和成果转化速度,有些已连续跟踪检测三年,目前也只筛选出三个适合当地环境气候特征,且性能稳定的优质稻品种。
科研团成员在试验田察看秧苗长势 。受访者供图
“有些遗传还没有稳定,它还会变,我们还需要在生产研究过程中不断地去培育,这要有个长期的过程,把它培育成好品种。”正在试验室里观察水稻长势的陈小龙还打算向政府建言,引导村民提高保护水源和野生动物意识,以改良农田土壤,修复生态环境。
今年,他们还打算不断培养和筛选出更适合南方山区种植的特色优质稻品种,研究、开发出高效环保有机肥,形成产业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生态优质稻无公害化生产技术体系。未来3年内至少为100名以上农民提供工作创收机会,同时积极筹划建立农村合作社,培训职业农民,推广生态农业种养模式,进一步带动大量农村劳动人口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绿油油的秧苗。受访者供图
“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有知识、有技术的青年知识分子,我们希望通过自己到乡村一线工作实践,带动更多青年人才加入乡村建设中来,共同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陈小龙说,他们也在积极与厦门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四川农科院等合作,利用高校良好实验条件和人才资源,共同开展科学与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村民正在插秧。 受访者供图
不过,资金短缺、青年人才缺乏,以及县城和乡村科研条件有限,难以建立专业实验室是制约陈小龙团队的瓶颈。“希望省级建立农村高层次知识分子或专家档案库,成立高层次人才工作站和高校-地方联合研究中心,给予配套经费和申报项目资质,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科学、生产技术、农业管理、农业贸易研究。”黄议锋建议。
记者:唐小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