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付历非】近期,中韩、中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相继尘埃落定,对外自贸战略进展迅速,相比之下,国内自贸区试点似乎走的稳扎稳打路子。
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与会“讲课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多边和双边自贸协定战略与中国国内自贸试验区推进一脉相承。
其实原因不难理解。正如李光辉所说,当下的双边多边谈判已从以前的海关监管、货物贸易等“边境上措施延伸到准入标准、机制体制等“边境后措施,而国内自贸区试点的一大核心即降低准入、简政放权等弱化政府干预、强化市场力量的措施。因此,国内自贸区若将进一步开放成功试点并推广,对外自贸协定谈判亦能水到渠成。
相反,国内自贸区试验也不应该脱离对外自贸谈判的大格局。李光辉说:“地方自贸区是中国主动对外开放的一个载体,它和国家层面的双边多边谈判是相互促进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离不开国际贸易对增速的贡献,而把未来发展的方向聚焦在人民币国际化,跟上国际新形势,甚至探索掌握新规则制定权尤为必要。
为何?因为美国在WTO的话语权由于中国的渗透而削弱,无法从中获得更多利益的结果就是“另起炉灶。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的摒除中国意图显而易见,中国想要加入TPP和TTIP的难度绝对不下于当时加入WTO。
这种情况下,联合周边小伙伴成为“曲线救国之道,于是有了“一带一路,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还有了中韩自贸区、中澳自贸区,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等双边谈判。中央政治局专门就此进行集体学习,可见自贸区战略已然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核心的国家战略。
而这些自贸谈判,在标准上均高于WTO。李光辉说,从整体经济规模和近年的实践看,不论是应对加入WTO还是金融危机,都证明了中国有这样一个水平,“所以在谈高标准的自贸区时,我们可以把开放的度让得更大一些。
同时,李光辉也强调,虽然国内自贸区“是通过国内或地方的法律而不是双边协议来执行,想试验什么就试什么,可行的话就推广,但正如习近平在集中学习时的表态,对国内自贸区试点要努力扩大数量、更要讲质量,要坚持底线思维、注重防风险。
这也与近来第二轮天津、广东、福建等自贸区获批消息频传,可官方始终三缄其口、态度谨慎相符。或许第二批自贸区获准还并非近在眼前?负面清单、资本帐开放等容易踩“红线的高危领域的试点和推广又是否还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