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透着浓浓的年味儿 李典 摄
** (新春走基层)“留守营地”的百味年夜饭:天南地北“烩”新意**
中新网杭州2月11日电(记者 李典)辣油滋滋作响的水煮鱼、香飘十里的四川炒腊肉、软糯香甜粘掉牙的东北粘豆包……农历大年三十这天,来自天南地北的各色过年菜在浙江杭州的优家青年社区撞了个满怀。
十里不同俗。疆域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每逢春节,南北方迥异的过年习俗总会引起一番诸如“咸甜汤圆”般的争论。单单看各家年夜饭,也尽显北方的豪迈大气与南方的精致细腻。
社区挂满了新春装饰品 李典 摄
然而今年,这家社区的年夜饭餐桌上,却“烩”出了南北新意。
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发出原地过年号召,许多租房社区自然成为“留守营地”。11日,记者走进聚集了30余位“原年人”的优家青年社区,探访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聚在一起,用各具地方特色的新年味道,体会这个别样春节。
四川小伙儿郑俨彬早早地便在社区公共厨房里忙活着炒腊肉和水煮鱼。这两道美食,对很多川渝人来说,是春节无法绕开的年味儿。
“原年人”忙着准备年夜饭 李典 摄
四川是鱼米之乡。郑俨彬说,在老家,过年这两天,全村人都会围观叔叔家的鱼塘打鱼。一条条鲜活的鱼儿在渔网里跳动,如同鲤跃龙门。“除了‘年年有余’,腊味也是我们那里过年必不可少的味道。”大户人家会专门杀上一头猪制作腊肉和腊肠,挂满整个阳台。等到了傍晚,家家户户的烟囱便会随风飘来鱼肉和腊肉的鲜香。
“炒腊肉从小吃到大,已经是我的拿手菜了。”郑俨彬小心翼翼地将家人寄来的腊肉洗净、切片、爆炒……等待的片刻,他告诉记者,自己以后打算定居杭州,“那今年也算是我在新家过年的第一年,更开心的是,政府还给我们‘原年人’送来了1000元人民币的红包哩!”
四川风味的酸辣鸡爪和泡椒糯米团 李典 摄
不一会儿,冒着热气的腊肉便被端上了餐桌。在四川炒腊肉的旁边,是一道东北传统粘豆包,由老家在黑龙江伊春的王明珠提供。
“每到冬季,东北每家每户都会蒸上粘豆包,寓意蒸蒸日上。”看着眼前的那盘粘豆包,王明珠有些动情,“这里面包含了妈妈的爱,知道我不能回家过年,她专门从东北给我邮寄了过来。”
“东北的年味儿非常浓厚,从大年三十持续到正月初七,亲朋好友几乎每天都会聚在一起。”心心念念回家过年,春节假期前,王明珠搜索了从杭州回老家的N条路线。
四川小伙儿准备亮出自己的拿手好菜四川炒腊肉 李典 摄
“担心路上会途经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最终想一想,那就留在杭州过年吧!”第一次异地过年,虽有几分遗憾,王明珠还是为自己安排了满满的计划:运动健身、周边游、在社区吃年夜饭……
同样选择“留守”的,还有优家青年社区科创中心店负责人边炳浩。年夜饭食材、春节装饰、新春伴手礼……为了让“原年人”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他和同事一周前便着手准备,“虽不能与家人团圆,但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家一起过年,也是另一种团聚。”
“留守”杭州的东北姑娘为年夜饭提供了粘豆包 李典 摄
餐桌上,天南地北的新年菜汇在了一起,来自河南、四川、吉林、内蒙古等地的“原年人”也聚在了一起。
没有“咸甜汤圆”之争,“留守营地”的这个别样春节,让新年多了几分融合、包容的意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