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会否引发全球经济出现“去美元化”?专家学者展开激辩

界面新闻

text

记者丨张晓琪 实习记者丨饶思敏

新冠疫情引发全球经济会否出现“去美元化”的讨论,赞同者认为美联储积极扩表后美国信用已经消耗过度。但也有反对的声音指出,疫情后国际货币体系可能更加美元化。

“这次危机刚刚开始的时候,全球突然出现美元荒。历史上美元荒出现过几次,每一次美元荒都产生了一个确定的结果——强化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现在的条件下都是通过央行货币互换的方式来实施的。”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杨5月9日在“金融经济与决策选择”线上峰会上说道。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也有类似观点,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元仍然是国际主要货币,人民币需要的是进一步向美元靠拢,而不是与美元脱钩。

他认为,美联储最近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为预防美国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和维护金融稳定,这是美国从1929年到1933年的资本主义大经济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总结了经验教训。

事实上,美联储在一定程度、一定条件内行使全球央行的职能,因为它向全球提供了美元流动性。全球流动性紧缺的时候,美联储与其他央行的流动性互换往往是增加的。

3月中下旬以来,美联储与各国央行相互安排的货币互换成为美联储流动性安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月16号,美联储与国外央行、货币当局的货币互换规模,只有450亿美元,一个星期后这一规模大幅上升到了2060亿美元。

同时,美联储还新设立了一个政策工具—— FIMA回购便利工具,这主要目的是为外国央行和国际货币当局提供回购便利。

盛松成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创设FIMA回购便利工具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创新。既有助于维持国际市场对美元的信心,也在某种意义上缓解了新时期的“特里芬难题”(需要美国向全球提供流动性,同时要维持美元汇率的稳定)。

他指出,美联储激进扩表并未引发美元贬值。为维持美国经济稳定,美联储实施了激进的扩表政策,扩表幅度超过5%。但是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却并不是很高,而国外美元也没有多少贬值,原因是疫情冲击下全球美元流动性稀缺削弱了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

在这个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该如何推进?

盛松成认为,首先应该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前提下,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防止市场投机的干扰。第二、坚持推进资本账户有序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账户开放是相互联系的,在推动资本账户开放的同时应该兼顾风险的防范。第三,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机会,促进人民币的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