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經濟勿重蹈日本"失落的20年"

參考消息網

text

據參考消息網報道,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0日發表題為《中國經濟迎來日落了嗎?》的文章,作者是美國坦普爾大學日本校區亞洲研究主任傑夫·金斯頓。

文章說,中國股市下跌是一種帶來一時之痛的調整?是下一次繁榮之前的蕭條?抑或中國註定要像日本一樣陷入漫長的“失落的20年”?

作者稱,這不是人們期待已久的中國巨額資產泡沫的破裂,而是會給個人投資者帶來重大損失的痛苦的調整。

在東京,人們等待著一場地質學家們所說的早就該發生的大地震。而中國的投資者在等待股市暴跌的餘震時,自然能體會東京人的感受。

文章說,最壞的可能性就是股市暴跌蔓延到房地產市場,而且人人都明白,房地產市場成堆的壞賬是經濟的一大隱患。

1990年的日本與2015年的中國之間的相似性有可能被誇大,但兩者的確存在一些相似之處。中國的決策者無疑認真研究了上世紀90年代日本引人注目的泡沫破滅的教訓。由於日本對那場金融危機處理不當,使痛苦持續了20年,而且至今仍未結束,中國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從根本上說,日本決策者推遲了艱難的決定,依賴虛假的東西,指望經濟反彈能解決一切問題。但這種反彈從未出現,日本經濟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企業集體停止借款(因為產能過剩和糟糕的經濟狀況)且付清欠債,結果引發了通貨緊縮。

文章說,日本引人注目的錯誤就是過於樂觀,敷衍塞責並假裝危機沒那麼嚴重。政府也未能保持足夠的反週期開支以抵消消費的大幅下降,並因提高稅收而扼殺了一次脆弱的復蘇。

直到2001年,日本政府才迫使銀行處理壞賬。但是在猶豫不決的十年裡,問題已惡化且越來越多。

文章稱,顯然兩國在採取行動遏制泡沫方面都犯了錯誤,在保持寬鬆的貨幣政策顯然會引發資產泡沫的時候,卻恰恰選擇這樣做了。這兩個國家的股價都猛漲到了無法持續的水平。

另一個共同點是,兩國都錯誤地相信金融官員知道該怎麼做並會相應地採取行動。日本最優秀、最有智慧的人在上世紀90年代犯了嚴重錯誤,所以最好假設官員們已力不從心了。

集體性的歇斯底里是形成泡沫以及泡沫破裂背後的原因。當局過晚地尋求軟著陸,試圖遏制泡沫,卻導致人們蜂擁逃離。接下來,政府機構被要求增加投資,當局試圖左右市場。這正是日本當時試圖做的。

文章表示,中國現在的情況比日本更令人樂觀,因為其增長前景要比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更好,所以它爬出低谷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