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中国企业怎么走出去

中国青年报

text

【亚太日报讯】走出去的问题,一直是中国企业发展面临的一大“痛点”。现在国家明确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如何走出去?走出去后如何保证利益共赢?海外资产如何保全?一系列有关“走出去”的问题再次摆在了国企面前。

  

近日,在由新华社上海分社主办的“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企业国际化与跨境并购圆桌会议上,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介绍,上海未来将朝3个方向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其一,鼓励上海企业进行国际化和跨境并购。屠光绍说,上海一家建筑企业的负责人曾经告诉他,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走出去”可能是一剂良药。

  

其二,上海尤其是上海自贸区,应当搭建好企业国际化和跨境并购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将成为下一步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机遇。“自贸区通过国际惯例的嫁接来支持企业走出去,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和支持。”屠光绍说,未来的自贸区金融改革,特别是负面清单制度和跨境投资贸易规则制定,都会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其三,上海的城市发展为企业走出去承担必要支撑。正在建设中的上海洋山港,将为整个航运业提供全国领先的服务。“我们除了提高港口吞吐能力、航运服务能力外,还会建立配套体系,包括国际资源的配置,无论是船、货物,还是航运服务,都发挥了航运中心的功能。”屠光绍还特别提到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他说,虽然目前沪深两市的交易量已经超越纽交所,但实际上,两市的国际化程度仍然不够。“特别在配置国际资源方面,目前还没有具体的产品、工具,包括体制的开放还没有实现,我们在自贸区里做了一些初步尝试。”他说,下一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抓住国际化,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来支撑企业利用“一带一路”策略走出去。

  

屠光绍透露,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自贸区金融改革试点建设如何联动的问题,上海方面已经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形成了初步方案,“在不久的将来,方案的出台会极大提升上海的国际化功能,特别在资本项目开放、金融市场体系开放方面,都会极大地配合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步伐。”

  

但对于“走出去”问题,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潮的看法不太乐观。他说,“一带一路”是一阵东风,但企业到底能不能走出去,能不能在外面“活好”,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要想清楚,一哄而上地“盲目”往外走,反而会拉低中国企业的价值。

  

第一个问题是信任,其他国家政府是不是信任中国企业。时文潮举了两个例子。

  

在土耳其召开的一次雪山经济峰会上,时文潮应邀作为主讲嘉宾谈论“一带一路”和中土经济未来发展之路。台下一名土耳其教授对此提出了疑问。“他觉得我们‘一带一路’就是想把东西而且是过剩的东西卖到土耳其去;中国银联的作用就是改善土耳其支付环境,让土耳其人更好地购买中国产品。”时文潮说。

前不久,中国银联刚刚与泰国多家银行初步达成意向,泰国方面打算按照中国的信用卡支付标准在泰国建立一个小银联系统。“这个项目很顺,中泰一家亲。”时文潮说,按照当前“一带一路”的布局往外走,取得这条路线上其他国家的信任,对于中国企业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如何保护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利益。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之后,能给合作企业带去什么价值和利益。不久前,在葡萄牙和摩洛哥,时文潮与当地支付网络、金融机构谈业务,对方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你能带来什么?”

  

时文潮说,中国企业往外走,最爱“哄”,“办加油站挣钱,如果全中国的企业出去都办加油站,即便是有价值的东西,也变得没意思了。”目前中国境内有大约27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这些支付机构同时做了银行、保险基金、银联的业务,但这些机构“走出去”的还很少。

  

“在国内,老说支付宝和中国银联打架,实际不是这样。支付宝在境外发展业务,我们都愿意帮它说好话。”时文潮说,与中国银联有共性的企业目前还不多,因此中国银联碰到的问题相对少一些。但很多中国企业,一“走出去”就是一大帮人。“一个商业模式一家企业在国外干得不错,肯定很多人跟着去学,最后把你搞得很没价值。”

  

中国银联的一个原则是,让与自己合作的伙伴短期能挣钱、长期能产生价值,“我们一般会和境外机构成立合资公司,有一个口头约定——只要这个市场变大了,做5到8年,股份无偿转让给你。”

  

时文潮说,“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走出去”千万不能试图直接嫁接中国模式,“要与当地融合,在当地实现业务属地化,这是能够生存并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