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黑校车遭家长反对 农村校车遇尴尬

央广网

text

【亚太日报综述】每天下午四点半,在湖北省咸宁市桂花镇柏墩中心小学门口就会人头攒动,接送孩子的家长早已将校门口的小路堵得水泄不通。记者注意到,接孩子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交通工具更是以二轮或三轮车为主,孩子们的座位多安排在车后座上,有着不小的安全隐患。更让人担心的是,别三轮车后座上,竟然塞进了八九个孩子。一位学生家长担忧地说:“上学放学接送学生还是要求政府能够专门去解决,我们请专门的车拉不让搞。自己又没车,你说这让我们家长怎么搞,大部分在外面打工,父母不在家。

农村校车购买 困难重重

家长们反映:以前他们还可以联系小面包车,接送孩子上下学,每月根据距离的远近交几百块钱,小面包车就可以把孩子接送到校门口,刮风下雨不用担心。而近些年来,由于黑校车引发的事故频频发生,引起了各地交警部门的重视,为了学生们的安全,咸宁市也开始整治黑校车,这虽是件好事,但也成了不少家长的烦心事。今天下雨骑摩托车的都是几十岁的,别人爸妈不在家,几十岁的老人带孩子不是更危险。

咸安区桂花镇柏墩中小学赵校长赵校长向记者介绍:几年前的农村撤点并校,将三四个村的学校并到了这里,集中办学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同时,却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学生上学变得更远了,上学放学不便利和交通安全等问题,让家长很忧虑:现在校车安全问题主要是二个方面,一个是资金问题。根据学生数量,农村对于校车的需地注比较大,涉及到几十上百万的缺口,一下子这么多钱,也没有办法解决,缺口比较大,校车购置后,还有一个后续经营问题,这也是一个笔不小的费用。在很多大城市没有办法解决的校车问题,一个普通的农村学校更是没有经济实力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校车。实际上领导也正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正在调研,涉及到小学上下学比较远的问题,我们想着手调研后考虑分流,对布局进行调整。向广大家长呼吁一下,他们要克服一下困难,这有个过程,希望家长们支持我们的工作。

农村黑校车治理遇尴尬境地

清查黑校车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却遭到了一些家长的反对。农村黑校车治理遭遇如此尴尬的境地,根本原因就在于当地没有合法、安全、便捷的正规校车。那么,在广大农村,应当如何治理黑校车,又该怎样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新塘村四年级学生廖珊珊,从去年开始,坐上了梦寐以求的校车:觉得放心一点,还有不会那么挤,以前车上没有一点空隙,如果不坐校车,就天天跟着爸爸出去,校车让它觉得很方便。每天坐上校车往返家和学校之间,当地家长们再也不用为孩子的上学之路费尽精力和心思了。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衡龙桥镇学校党支部书记杨建丰告诉记者说:“校车确实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方便。然而这些便利背后,也潜藏着安全隐患:家长们反映最多的就是,校车到不了家,他们每天都要把孩子送到固定的点上,这一段路程如果天气恶劣的话很不方便,司机也有他的苦衷,现在农村公路太窄了,根本到不了孩子到家里,所以必须送到固定的点上,这个矛盾比较尖锐。

农村校车制度需改革

目前国家对校车的规定标准为19座,车身为2.5米宽,这样的标准在城市能够轻松通过,可在农村却会遇到很多麻烦。农村公路标准只有3米5,比较狭窄,而且一般都是考虑当时的造价,因地制宜,就我爱弯则弯,没有专门按照公路标准来设计,所以弯道、上下坡,以及临岩临水的状况都是比较普遍的。记者跟随校车承包者张喜斌在他所负责的路段上进行了一段体验,校车通过时,路面基本被占满,路边的树枝灌木不断地擦破车身,密集的岔口上并没有任何交通标识,在狭窄的路面上,不时还会出现对面会车的现象,更是危险重重。

农村基础设施和校车规格不匹配的矛盾给校车安全埋下隐患,而另一方面,校车司机待遇不高,无资质司机多等现象,也是农村校车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据了解,赫山区教育局目前引进了四家企业负责全区160多辆校车的管理,所有校车由公司统一采购后再转卖给司机,司机在统一的规章下进行营运,根据距离收取学生每学期600到900元的费用,司机张喜斌:校车的收入,我大概装了50个人的样子,700块钱一学期,3万块钱,烧了油只有一万多了。

据记者了解,收入低,责任重,压力大,让许多司机不愿加入校车司机的行列。此外,国家规定,校车司机需要在拿到19座以上客运车辆驾驶资格及B证资格三年,才能驾驶校车,但这一规定在农村难以实现,益阳市汽运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我国普遍缺少真正符合要求的校车司机,因此许多公司只能默许达不到领取B证三年以上这一规定的司机上路。

校车问题涉及范围广,牵扯的相关部门多,在各个部门的管理交集中往往出现真空地带,科学有效的管理还需要各个部门间协同合作。此外,好的政策还需要结合实际加以落实,农村学校校车运营和城市相比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事先调研和考量,之后再因地制宜的改革。在整治黑校车的过程中暴露出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为校车制度的农村校车进一步改革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