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今年的雾霾新闻会来,但不知道会来得这么快!
11月1日,正在哈尔滨拍戏的演员孙艺洲忽然在微博上提问网友:为什么哈尔滨的空气质量这么差?一到晚上,整个城市都是烟火的味道!
3号,孙艺洲又发了一条微博,并艾特当地官微,直指哈尔滨异样雾霾是因为烧秸秆。
大概内容是:自己去过各大城市,唯独哈尔滨的空气质量白天优良,到了夜晚却满是烟熏。前往郊县才发现,晚上的雾霾主要是由烧秸秆引起的。希望有关部门能为当地的百姓,哪怕是为了孩子,也要管管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微博发出的第二天下午官方有了回应。“哈尔滨环保”发布一篇名为《孙艺洲,感谢你》的长文。
一是感谢孙艺洲等外地人对哈尔滨污染问题的发声,二是希望市民们“别掉链子”,一起行动起来,为驱散雾霾出力。
接下来的几天,“哈尔滨环保”连发几篇文章,公告“打击秸秆焚烧”的具体措施。也得到了孙艺洲的点赞。
明星吐槽某种社会现象,有关部门开始重视,然后解决,这本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情。但小编却在孙艺洲的微博页面看到一条完全跑偏的评论回复。
翻译一下这位网友的评论:
1、不喜欢哈尔滨就滚!
2、秸秆只能焚烧,国家也没有其他处理秸秆的办法!
3、有能力就捐钱,不然别逼逼!
估计孙艺洲一时也无从吐槽,直接怼了一句:“你活该被熏 并祝你全家健康”。
孙艺洲心想:我发微博,明明是为了你们哈尔滨好。不感谢反骂我,惹不起惹不起!
公众人物为民生发声,本身就是一件为集体谋福祉的事情。再者,按正常人的思维,自己家乡因为空气不好被人吐槽,难道不应该感到羞愧并想办法解决吗?
那这种“哈尔滨一直就这样,外地人不懂别逼逼”的迷之骄傲是怎么回事?
就好比你家来客人了,你弟弟习惯性地往你妈做的菜里加了一勺盐,客人说有点咸,你回他说:我家的菜就是这个味!我弟爱加盐的习惯改不了!爱吃吃不吃滚!
客人不齁死,也要被你呕死!
事实上,这些年里我们遇到过太多微博吐槽维权反被骂的事件。
某明星因为住的酒店旁边的建筑施工,噪音每天都要持续到半夜一两点,难以休息,就在微博上艾特当地官微求助。
但经网友讨论发酵后,舆论风向却纷纷指向了——你投诉的工地是我们城市的轻轨工程(并不是),为了城市发展打扰一下你个戏子睡觉怎么了?!
几个月前,某高校爆出性侵事件。之后,当事人所在班级同学发文称,大家其实早就知道这群姑娘被性侵了,但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反倒埋怨她们不该爆出这件事,而让老师成为受害者,影响了班级荣誉。
再比如有网友爆出,自己在短租平台上租给某高校学生的房间被他们毁得面目全非。但最终却被该校学生们辱骂,说他诋毁该校名声,甚至诅咒房东“全家爆炸”。
这种盲目为了集体荣誉,阻止别人维护自己权益的行为在网上俯拾皆是。
集体是什么?集体是由众多的个体组合而成。某些个体做恶时可能会损害一部分集体形象。但这毕竟只是个体所为。
但如今,“集体荣誉感”似乎已经成了一个被神格化的词,好像任何事情只要背靠着它就立刻变得理直气壮。即便集体的某些行为对个体有什么侵犯也得无条件接受。
老师有什么错处,为了班级荣誉,学生不能指出;学校出了问题,为了学校声誉,不能泄露出去;城市有什么不好,不喜欢就别来。可这种自欺欺人不相当于自毁长城么?
当这种表面维护集体,实则掩盖集体中丑陋的言论大行其道时,保护的并不是集体,而是集体中作恶的个体。
在知乎“为什么有的人对班级/公司活动一点儿也不感兴趣,看起来没有一点集体荣誉感?”的问题下面,用户“程贤Allen Chan”回答里有一段话我很喜欢——
`与其说这背后(强烈集体荣誉感)有某种思维活动,不如说这仅仅是自己获得认同的源泉被攻击后,一种条件反射般的吠叫;而靠着母校与故乡而非知识与价值观来寻找认同,本身就说明了这个人的愚蠢与浅薄,又怎能指望他去厘清这背后的利害与是非?
`
微博上那群盲目捍卫集体荣誉的人,混如此类。
他们生于集体,长于集体,却也陷于集体。对他们来说,脱离集体的自由就相当于孤独、焦虑和没有归属感。因此他们就只能背靠集体,以道德绑架,常理约束要求所有人和他一样服从与暗哑。
即使在这个集体里,有人被雾霾终日包裹,有人被半夜工地轰吵,有人被校园性侵,有人被房客祸害。
所以,真正热爱集体,应该是直面集体的所有。明是非,讲道理,当某些个体做恶时,不被所谓虚妄的“集体荣誉感集蒙蔽。这样,这个集体才会良性循环,与个体共荣。
(来源:Vista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