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讯】深港两地的合作需要的不是泛而广的承诺,而是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方法,这样才能对两地市场形成真正有效的提振。如何破解合作数十年来“大门已开、小门不开的痼疾,灵活运用好国家各项政策安排,为香港服务业进入内地扫清各种障碍,使香港各界都能分享到前海开发开放的红利,让港方对前海由观望转为踊跃参与,在前海逐渐落实的重量级措施中可一见端倪。
让最需要被“惠及的群体得益
“凡事都只为那1%的人张罗,香港不会成为一个幸福之地。这是不久前,南华早报一篇文章摘录。该文章称,过去十年,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录得五成增长,但家庭收入中位数只上升了10%。整个香港基尼系数持续高企,“赢家通吃。
香港经济社会的结构性问题由来已久。十年前,中央开放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本意即是帮助香港解决逐渐显现的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香港的中小企业约32万家,占香港商业单位总数98%以上,并且为接近13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约占香港总就业人数的四成七。而这才是香港最需要被“惠及的市场主体。
尽管CEPA框架涵盖香港本土企业、香港外资企业和香港永久性居民,但对香港服务提供者进入内地市场设定了准入条件,前海管理局一份调研报告显示,香港服务业80%以上的本土中小企业和青年创业团队享受不到优惠。
如何能更好地用好CEPA优惠政策,为香港打开市场、寻找机会,让更多的港商港人享受到内地改革开放与高速发展的红利,保持香港社会稳定?作为独一无二的深港合作区前海,推出了一系列惠港政策。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项。其一即是今年《前海深港合作区外商投资企业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即前海版“负面清单)的正式推出。为进一步体现“深港合作的区域和产业定位,前海版“负面清单结合CEPA协议增加了对港澳投资者特别管理措施,港澳投资者在满足特别管理措施中的行业准入要求时,可直接办理外商投资企业备案手续,进一步放开港澳投资者在前海投资服务业的准入限制。记者从前海管理局了解到,该项措施推出后,港企投资者数量持续攀升,足见港商对于内地开放市场的渴盼。
另一项是全国首创的“对港资实行国民待遇方案,目前已得到中央部委积极回应。方案提出多项建议,包括对中国公民所拥有权益比例合计超过90%的前海港资企业,在进入外商投资非禁止类产业领域时,视同民营企业管理,以及对中国公民直接和间接出资比例合计超过75%的前海港资创业投资企业,在投资境内注册未满3年的中小企业时,视同内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等。
为提振香港实体经济做支撑
国家发改委下属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的秘书长王建曾撰文指出,80年代香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举内迁后,没有像韩国和台湾地区那样,抓住机遇发展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导致产业单一和空洞化,不具实体经济优势。同时,香港服务产业与内地在制造产业方面的经济联系日渐淡漠,这些是10多年来香港经济逐渐丧失增长动力的内在逻辑。
香港社会内部亦有声音表示,继续发展金融及旅游业是“食老本,缺乏强大产业支撑将为香港未来带来严重后果。
有专家分析指出,香港必须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一则本港出台相关政策,带动信息科技、教育等新型产业的发展,为香港本地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二则需要“北上南下。“北上即促使香港与内地实体经济,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进一步对接;“南下即促使香港同东南亚国家形成更为紧密的经济联系。
一直以来,提倡深港融合的核心意义就在于此:发挥香港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和国际化的先发优势,而深圳则可利用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优势来为香港服务业提供支撑,同时充分发挥两地物流、交通等基础设施资源共享的优势,为两地产业优化和提升创造条件,在更高层面上实现产业互补。
如今,强化深港合作关系的前海合作区显然使双方机遇再次扩大。香港在服务业创新领域先天条件比较好,深圳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互联网、新能源、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产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产业群,有大量的现代制造业需要创新服务平台。而前海无论在法治环境、税收政策、人才储备、土地出让等方面都有着任何其他区域都不可比拟的优势。
因此,如果能够把香港的现代服务业和深圳的先进制造业有机地在前海结合,通过信息技术和金融资源的融合,大批成长性好的中小创业型科技企业将应运而生。这些不可多得的企业资源,成为香港投资界眼中的“宝贝。而香港,全球创新资源齐聚,近年也在政府资助下孕育大量科技研究成果,如果技术能在深圳转化为产业,两地合作打造中国“硅谷并非神话。
圆香港青年一个创业梦
一个地区是否有良好而激烈的创业氛围,是衡量该地区贸易经济是否拥有长久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深圳,当华为、中兴、比亚迪、朗科、腾讯、大族激光等一批本土自主创新型企业与一众知名企业家脱颖而出之际,一河之隔的香港却相对显得沉寂。
九龙社团联会在过去两月通过电话访问了1168名15岁至34岁的青年人,了解他们的创业意向。结果发现,有43%的人考虑过创业。另外,香港政府报告也显示,香港公司注册数量逐年上升,香港区域内创业激情总体上有升无减。
但调查也指出,整体受访者中,分别有47%和31%人表示不能开展创业是因为资金不足和没有相关经验或人脉,另有67%受访者认为政府对创业支持不足。
此外,从整体氛围上来看,囿于本地市场过小的先天局限,加之金融和地产等行业大幅扩张,其他行业基本上很难施展手脚,香港年轻人创业相对内地和海外市场发展速度仍较慢。
香港中原集团创始人施永青曾批评香港年轻人怕辛苦、怕压力、怕冒风险。他认为今日创业亦有比以前更有利的条件。“六七十年代时,内地又穷又自闭,现在却是全球发展得最快的地区。全世界的商人都蜂拥去内地寻找机会,香港应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新加坡就羡煞香港有这样的优势,我们只是未曾充分利用这个优势罢了。
香港青联会主席、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刚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尽管今年的特首施政报告鼓励香港青年装备自己,了解内地市场,拓展创业腹地。但存在香港青年中的问题仍然是不了解内地市场,也很少有内地企业到香港高校招聘。
对此,前海管理局局长张备认为,今日的前海,除了是金融集聚区外,特意规划了一块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的深港青年创业梦工场,旨在为深港、亚洲青年提供一个就业和创业的平台。
预计今年11月底竣工的深港青年创业梦工场定位为类似于硅谷的青年国际社区,由前海管理局与香港青年协会、深圳市青年联合会三方合作,采取公益型市场化运营方式,建成后将由深港两地青年共同管理。
港青北上创业,除可享受前海现有优惠政策外,还可享受首年免租、次年交一半租金以及资金扶持等政策,而且两年内无须缴纳进境物品关税和增值税,在创业成本上就远远低于香港。
此外,来创业的香港青年还将获得良好的培训指导。据悉,基地内创业企业将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创新创业辅导和提供开放平台等措施,扶持两地青年以较低的运营成本和商业风险实现创业。
为了确保香港青年的生活习惯,深港青年创业梦工场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参考了香港的模式,比如虽然只有3层高,但每一栋都安装了电梯,同时还规划了会议中心、创新创意学院、苗圃孵化器、青年公寓等,同时引进产业设置综合实验大楼,提供公共检测设施,建网络机房,网球场、篮球场、创意广场等。
有专家表示,前海将利用香港国际自由港的优势,以及深圳在高科技产业上的集聚效应,风险创投资本集聚的效应,创造出华南区最好的创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