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國專家在京探討絲路經濟帶的建設與未來

text

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記者張言

史秀麗)來自世界12個國家智庫的40多名專家學者27日齊聚北京,共同探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意義與建設,呼籲加速資源整合,加強文化認同,促進亞歐及世界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在當天舉行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與未來”12國智庫論壇開幕式上,主辦方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致辭說,巨大的經濟體量,再加上世界最有競爭力的經濟發展速度,使得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望成為新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大動脈,同時將成為和平發展的新紐帶、世界體系的新重心。

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馬蘇德·哈立德在發言中表示,由於中巴兩國地緣上的臨近和長期以來的友好關係,兩國的合作精神必將延續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計劃與實施。他對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確保其未來的可行性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認為需要在政策制定及政策執行上具有獨創性。

伊朗駐華大使馬赫迪·薩法裏認為,由於伊朗在新絲綢之路的角色和位置都相對處於核心地帶,絲路經濟帶的建設可以從中國的西部開始,穿越中亞國家,到達伊朗。並從伊朗開始,向東、西、南三個方向繼續延伸。

開幕式上,前中國駐伊朗大使華黎明則從國際戰略格局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構建絲路經濟帶的概念,實質上是為中國確定了一個向歐亞內陸開放的新戰略方向,對中國的能源安全、貿易安全以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都具有重要意義。

俄羅斯外交部外交學院副院長亞歷山大·盧金在致辭中說,建設絲路經濟帶這一概念的提出有助於促進上合組織框架內的多邊經濟合作,以及在上合組織領導下與其他國際組織的合作。“這有利於最大化地集中資金與資源,推動中亞地區國家的經濟合作,並防範非區域勢力的政治干擾”。

在為期兩天的論壇上,各國專家學者將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時代”、“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難點與障礙”、“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各國關係”、“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中國未來”等主題展開討論。會議結束前,還將發表中國首份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智庫報告《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願景與途徑》。

本次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承辦。來自中國、俄羅斯、中亞五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美國等12國智庫專家參與研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