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公益?歌手?關於科比退役後的N種猜想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黃傑)美國當地時間4月13日,科比·布萊恩特在洛杉磯湖人隊主場的斯臺普斯球場打完了20年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這位五屆總冠軍得主、兩次NBA得分王、兩次N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MVP)、兩屆奧運會冠軍,終於告別了他長情陪伴的籃球,轉身離去。

退役對於科比來說,僅僅是球員生涯的結束。37歲的他,面前還有一條廣闊的人生之路在等待著他。(圖片來源:網易體育)

做生意

作為最接近“籃球之神”的人,科比在離開賽場之後也會追隨喬丹的步伐,步入商場。職業生涯中輝煌的戰績、常人難望其項背的刻苦、超高的人氣,為科比未來的商業帝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耐克今年重新複刻科比曆代簽名戰靴,並以“Fade to Black”之名向科比致敬。(資料圖)

科比的簽名鞋系列,早已經是耐克旗下最炙手可熱的個人品牌之一,再加上耐克採取的“饑餓行銷”策略,其限量款球鞋同喬丹系列一樣早已進入“有價無市”的階段。2003年喬丹退役之後,耐克公司並沒有就此停手,每年依舊會推出一款喬丹正代的球鞋,目前已經來到了第30代。同樣的,相信即使在科比退役之後,耐克也絕不會放棄這一塊巨大的市場,肯定會繼續推出新款的科比戰靴,並且不斷復刻其經典鞋款。

而在個人品牌方面,科比在兩年前就正式成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科比公司”,並且註冊了兩個個人特色鮮明的商標——“KB20”和“HV”。公司的商業範圍涵蓋運動服裝、科比人物玩偶、書籍等領域,並且已經開始在官方網站上出售相關產品。

帶有“KB20”和“HV”商標的科比個人品牌產品。(資料圖)

儘管成立不久,但科比公司已經作出了多筆投資,比如運動飲料品牌BodyArmor,包括科比本人在內的多位知名運動員都是其代言人。還記得他刊登那封感人至深的退役信而導致崩潰的“球員論壇”網站嗎?它同樣有科比公司的投資。

做公益

球場上追逐夢想、名利雙收,球場下的科比不忘公益、回饋社會。

2013年受傷期間,科比還不忘拄著拐杖、戴著護具與妻子瓦妮莎一起攜手出席EIF婦女癌症基金會的晚會。(資料圖)

早在2007年,科比就成立了VIVO基金會,此後更名為“科比與瓦妮莎·布萊恩特家庭基金會”,致力於幫助有需要的青少年和相關的家庭。基金會的活動範圍不僅僅局限在美國,還與海外多家慈善機構合作。2009年,基金會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簽署協議,共同成立科比中國基金,幫助中國低收入家庭兒童實現接受完整教育的夢想。

科比夫婦在2015年獲頒比爾·沙曼人道主義獎。該獎項由已故的湖人名宿比爾·沙曼命名,旨在表彰為公益事業做出貢獻的明星,科比也是NBA現役球員中獲此殊榮的唯一一人。

在離開賽場之後,科比無疑會有更多的時間來從事慈善公益事業。

進軍娛樂界

帥氣俊朗的外表、1米98的身高和迷死人不償命的笑容,讓科比完全有資本成為下一個進軍好萊塢娛樂圈的“貝克漢姆”。

在2000年的時候,年輕的科比就曾推出一首說唱單曲《K.O.B.E.》,並在第二年推出了同名專輯。儘管推出之後市場反應平平,但科比並不是完全沒有收穫——他正是在錄製專輯的過程中認識了瓦妮莎,兩人一見鍾情。

儘管自己的專輯並沒有大獲成功,但科比顯然沒有忘記自己的“音樂夢”。

在與“飛魚”菲爾普斯、滑板傳奇托尼·霍克合作為遊戲《吉他英雄》拍攝的廣告中,三人組成樂隊,一展歌喉。(資料圖)

作為一個時刻活在聚光燈下的人物,科比早已習慣了出現在電視轉播的畫面中和媒體的鏡頭下。2008年,科比與知名導演斯派克·李就合作拍攝了紀錄片《科比進行時》;2011年,他為耐克拍攝了小型電影《黑曼巴》;2014-2015賽季,他更是策劃拍攝了自己的紀錄片《科比的繆斯》。

紀錄片《科比的繆斯》海報。(資料圖)

與貝克漢姆相比,科比無疑在美國擁有更高的知名度,缺陷則是自己的太太瓦妮莎缺少像貝克漢姆妻子維多利亞那樣的演藝經歷。但沒關係,作為一個在洛杉磯摸爬滾打了20年的人,科比在好萊塢擁有大量的擁躉,其中不乏知名的導演、演員。對於他來說,進軍娛樂界並不會成為什么難題。

脫離不了的籃球圈

就算是對自己深愛的籃球已經說了再見,但作為一個板上釘釘的名人堂成員,科比在未來很難徹底脫離開籃球圈。

解說員。在自己還是球員期間,科比就曾經多次作為嘉賓參加TNT的《NBA內幕》節目,表現備受好評。目前自己的老搭檔“大鯊魚”奧尼爾早已進入了解說領域成為“名嘴”,科比如果能夠在電視屏幕上和奧尼爾重組“OK”組合,無疑會吸引無數的眼球。

昔日球場上的“OK”組合。(資料圖)

開籃球學校。作為喬丹之後最全面的球員,科比一定希望將自己的“十八般武藝”傳授於世人,這一點從他近幾年在海外之行中熱衷於指點年輕人中不難看出。他也曾在公開場合承認,考慮過在退役後開設籃球學校和訓練營。

球隊老闆。像喬丹一樣,科比肯定也很樂意去購買一支NBA球隊的股份,成為一名球隊的老闆。但科比很有可能會先拿海外球隊練練手,比如自己從小長大的意大利。早在1999年的時候,科比就和父親一起買下了意大利米蘭奧林匹亞籃球俱樂部50%的股份,儘管這筆交易僅僅持續了一年不到,但顯然科比對意大利始終唸唸不忘,2013年接受採訪時就表示自己要去收購一支意大利籃球隊。

教練則恐怕是科比最不可能作出的選擇,他明確表示自己絕不會向教練轉型,他說:“你知道,你必須找到一些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關於執教,我不會沉迷於成為一名偉大的教練,但做生意一直都讓我很感興趣。”所以,“科教練”的身影應該不會出現在NBA的賽場上了。

科比在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中指揮隊友站位。(圖片來源:網易體育)

誰知道呢?未來的科比或許會像巴蒂爾一樣投身政界,或者像羅德曼一樣利用自己的全球的巨大影響力投身外交事業,甚至哪一天他心回意轉,宣佈自己復出籃壇、再次馳騁在籃球場上。

4月13日之後的日子對於科比來說,可能正像1991年他剛剛從意大利回到美國時那樣——生活中出現了空白,而年輕的科比只有抓住手中的籃球來宣泄情緒。但與13歲的自己不同,現在的科比面對著寬闊如海的未來。無論他最終選擇了哪條或者哪幾條道路,“黑曼巴”不達到目標絕不會退縮,正如過去,正如現在,正如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