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中國商業電影不應過於本土化

新華社

text

(記者晏忠華)中國導演賈樟柯在第40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電影市場高速發展的局面令人喜憂參半,中國電影人需要創作視野更寬、觀眾面更廣的作品。

為期11天的多倫多電影節10日開幕,賈樟柯執導的新片《山河故人》入選特別展映單元,並在北美首映。賈樟柯說,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情感的旅程,時間跨度長達26年,影片為世界觀眾提供一個來自中國的對於人類普遍情感的觀察。“只有經過時間洗禮才能領悟到的人生感悟,能夠讓觀眾特別是年青一代觀眾獲得超越他們年紀的情感體驗,這點使得電影具有被不同文化的人分享的潛質。”

《山河故人》此前曾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10月30日起將在中國國內公映。賈樟柯希望這部電影提供一個機會,反思我們情感領域面臨的新問題。

多倫多電影節今年首設“站臺”競賽單元,以賈樟柯2000年電影《站臺》命名,賈樟柯也受邀擔任該單元評委。賈樟柯認為這對他本人和中國電影都是一個莫大的榮譽,“證明中國電影提供給世界電影一種充滿能量的新的文化和新的美學,也鼓勵和推動各國文化都持續產生這種充滿能量的新的文化和新的思考。”

賈樟柯認為中國電影喜憂參半,喜憂都是因為發展太快。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和第三大電影生產國,高速增長帶來一些弊端,比如一些影片為迎合某種大眾心態和短期需要品質不高,或者在某些影片成功後製片人和導演開始複製,這些對電影長久發展不利。此外,中國電影快速增長期需要大量從業人員,但很多人缺乏經驗。“快速增長放緩之後,整個電影工業的真實水準將顯露,之後能否製作出高水準的影片是個問題。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很多危機。”

他認為,藝術電影在中國的觀眾數量不會少,可以考慮從世界各地引進最新藝術電影,和中國本土藝術電影一起創造藝術院線。讓喜歡這類電影的人直接就能找到想看的電影,這些電影也能直接找到觀眾。

賈樟柯說,中國電影特別是商業電影不應過於本土化,應有能力跟全世界觀眾分享。“電影應該超越國界,好的電影能夠被不同文化的人來欣賞。不能製作出視野更寬、觀眾接受度更寬的電影,始終是個遺憾,這方面是中國電影應該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