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量联行:中资房企包揽香港宅地

亚太日报

text

今年以来,中资开发商包揽了香港公开出让的所有宅地。6月9日,市场咨询机构仲量联行香港分公司发布的《香港土地及住宅市场回顾》报告公布上述数据。

报告称,中资开发商于1997年末楼市泡沫破裂后退出香港市场,直至2011年才逐步重回香港土地市场。2011年,中资开发商在香港拿地的总额只占政府推出宅地的1%。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这一比例激增至100%。

赴港拿地的房企中不乏龙头房企身影。例如:万科、中海、保利;亦有联合体,如合景泰富先后与龙湖、龙光地产组团拿地;海航、五矿、中信旗下地产公司也纷纷布局香港。

据仲量联行统计,按地块最大可建楼面面积计算,2016年中资开发商拿地面积达400万平方呎(约合37万平方米),比2015年增加一倍。2017年初至今,中资开发商在香港拿下的宅地可建楼面面积已经超过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全年的数字。

中资开发商的高借贷比率已引起监管层关注。报告指出,与本地开发商相比,中资开发商更倾向于拿地后立即融资,借贷占地价比例最高可达47%。

目前,香港金融管理局已经出台限制借贷措施,加强房地产行业的信贷风险管理。5月12日,香港金管局出台新政:从2017年6月1日起,在建筑融资方面,香港金管局认可机构可向地产商提供的最高融资上限由地价成本的50%下调至40%,由建筑成本的100%下调至80%;整体贷款上限不超过物业完成后预期价值的50%,此前这一上限为60%。

仲量联行国际董事兼亚洲估价及顾问部总监刘振江认为,这一措施将增加房企开发的资金成本,中小型开发商现金欠充裕,拿地计划料将减少。他预期,在人民币持续贬值及实行长远的全球扩张策略下,中资开发商将继续积极在香港物色住宅发展机会。

即使政府推出印花税调整等家降温措施,香港楼市仍热度不减。

仲量联行统计数据显示,中小型住宅和豪宅价格在今年前五个月分别上升9.1% 及7.5%,已从全球金融风暴后的谷底反弹,对比金融危机的谷底价,最高增幅可达140.5%。目前,香港一般住宅的平均售价达70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610万元),相比1997年回归时楼市高峰期价格,最多高出75.9%。(详见《仲量联行:2017年香港楼价最高升15%》)

2016年11月,香港全面提高买卖住宅物业印花税率。所有个人及公司在香港购买第二套及以上住宅物业时需缴纳的双倍印花税,税率将提升至统一的15%。新政后,非香港永久居民及所有公司购买香港住宅,除了缴付一般印花税以外,还需缴付15%的买家印花税。(详见财新网报道“港府出辣招大幅提高二套房交易税至15%”,“非本地资金置业 港买家印花税升逾50%”)。

调控令香港一二手房市场出现分化。

 

新房成交仍然旺盛,首次置业人群占近数月整体成交量约90%。仲量联行香港董事总经理曾焕平表示,开发商将加推新盘,未来6个月住宅成交将集中于新盘市场。曾焕平预计,今年香港房价还会整体上升10%至15%。

调控令二手房市场迅速冷却。今年前四个月,香港二手房平均每月成交量较过去10年平均水平下跌41%。

(来源: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