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警報來襲下的香港為何秩序井然?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周雪婷 丁梓懿)2日下午,隨著颱風“妮妲”逐漸遠離香港,香港天文臺宣佈將八號強風信號改換為三號,公共交通服務也逐漸恢復正常,多數因颱風警報而停工半天的職員陸續回到公司上班。整個城市從“颱風模式”到正常運轉實現了完美切換,這與香港的颱風預警系統和市民較高的安全意識密不可分。

氣象部門:預警之前有預告 全方位通知市民

香港在災害天氣來襲時保持了較低的傷亡率,首先是因為城市已建立起健全的預警體系。作為災害預警的核心機構,香港天文臺一般會提前兩小時就極端天氣發出預警,在颱風等惡劣氣象環境下更是每小時對外更新信息。

8月2日,香港東涌一家商場加固大門以對抗強風。新華社發(伍永健攝)

例如,當熱帶氣旋可能或已經影響香港時,香港天文臺便會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並按照風力強度將警告分成一、三、八、九、十號風球五個級別的強風信號,暴雨警告則分為黃色、紅色和黑色三種。

此次颱風“妮妲”來襲時,1日11時40分,天文臺發佈三號強風信號;當晚8時40分左右,天文臺升級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一旦天文臺發出這類信號,特區政府新聞處立即通知香港各類傳播媒介進行實時廣播。香港電臺以及商業電臺每小時進行四次廣播,電視臺會將強風信號標在畫面上方,保證信息不間斷地傳播。

為了跟上移動網際網路資訊的需要,香港天文臺於2010年開發出“我的天文臺”應用程序,市民可以在各類移動終端上安裝,根據用戶的實時位置提供最接近的氣象站資料信息。通過各類媒介全面及時地傳播天氣信息,用戶幾乎都可在第一時間清楚知曉當前的天氣情況。颱風到來時,只需要按指引照章辦事即可。

特區政府:及時停工停課 各類條例保障安全

香港人對颱風和暴雨下的上班、上學的安排早已爛熟於胸,並滲透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在此次颱風“妮妲”來臨時,香港的學校及公司均有序停課停工。

這是8月2日在香港中環拍攝的被強風吹倒的路障。新華社發(伍永健攝)

根據香港法律規定,三號風球或紅雨信號下幼兒園須停課;在八號風球挂出前兩小時,天文臺會發出預警,全部學校須停課並安排學生回家,各機構僱主也會提早讓員工分批下班;八號風球挂出後,各行業的工作全面暫停,香港股票交易市場須休市,街道上路人、車輛稀少,整個城市已準備好迎接颱風和暴雨。

另外,按照香港勞工處制定的《颱風及暴雨警告下的工作守則》,在八號或以上颱風警告、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期間,僱員如果在上班或下班途中遭遇意外而受傷,一律視為工傷,僱主需負起《僱員補償條例》下的補償責任。

市民:安全意識較高 有效抵禦風險

香港的颱風預警系統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機制,在操作過程上十分高效、專業、人性化。此外,市民較高的安全意識也使得颱風警報下的香港依然能夠秩序井然。

從中小學開始,特區政府就著手培養市民的危機意識和安全意識。校方定期與相關政府部門、社會團體聯合舉辦安全知識和相關法例的講座,通過開展一系列應對災難的培訓和實地演習活動,教導學生在災害面前如何逃生自救。

對於安全知識的學習,香港的學生們會了解各種暴雨預警信號,以及應該採取何種措施應對。例如,紅色暴雨警告表示暴雨已經或將會導致道路嚴重水浸和交通阻塞,學生應留在家中;如已上學,則應留在學校,直至放學時間及情況安全適宜回家時方可離開。

香港天文臺在發佈天氣警告時,一般不會再作具體說明,幾乎每個成年人都知道八號風球、黑色暴雨警告這樣的信號意味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