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題:特寫:抗戰紀念館裏追憶77年前的槍聲
新華社記者梁淋淋
這幾天,位於北京盧溝橋畔宛平城裏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迎來比平常多一倍的觀眾。他們是來這裡追憶77年前那個夏夜的槍聲——那深深烙印在中華民族記憶之中的槍聲,時刻激勵炎黃子孫奮發自強的槍聲,永遠警示世界人民牢記歷史、珍愛和平的槍聲。
“這麼多年了,每年7月我都要來看一看。”82歲的杜長栓,獨自一人坐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趕來。
對杜長栓來說,一個多小時的參觀,不僅僅讓他回味了70多年前家破人亡的痛苦記憶,更讓他為自那時起中國發生的滄桑巨變感慨萬千,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無限憧憬。
杜長栓告訴記者,全面抗戰爆發後,當時家住河北賈村的他曾遭遇日軍的大掃蕩。“夏天,淩晨三四點,我們不敢在家睡,都跑進地裏,在玉米地和高粱地裏趴著。”因為怕牛的嘶叫引來日軍,鄉親們用嫩葉把牛嘴堵住。
那次,村裏一百多戶人裏面,沒及時跑掉的,被打死了十個。“三嘴、六曲……他們的名字我現在都還記得。”已經定居北京、兒孫滿堂的杜長栓老人回憶起那些遇害的鄉親們,愈發感到痛心不已,“他們享不到今天的福了。”
前往紀念館的民眾中有老人,更多的是稚氣未脫的孩子。據抗戰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7月1日到4日,超過萬人到館參觀,其中一半以上是學生。
11歲的陳夢澤,一筆一畫地在留言簿上寫下“勿忘國恥,希望中國牢記歷史,不受欺淩”。
4日,香港理工大學大一學生曾楚欣隨著40人交流團到達紀念館,看到慰安婦部分內容時,她覺得又震驚又難過,“她們太可憐了,家破人亡。”
館外數百米,就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七七事變”事發地點盧溝橋。
來自加拿大12歲的伊萊恩指著一個被打爛的頭盔問奶奶布蘭達,“這是誰的?”“一個勇敢的中國戰士的。”58歲的布蘭達和孫子一起數展覽序廳懸挂的14口銅鐘。她說:“這裡一切都充滿對未來的警示。我們該記住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偉大勝利。”
天色漸晚,人們陸續走出紀念館。館外西側,85歲的王德秀坐在自家竹椅上對一個年輕人說起77年前的那個黑夜:“那天炮火連天,根本就睡不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