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两年“脱欧”记:一声公投令下,难料今日僵局

text

1月15日,英国议会将对首相特雷莎·梅的“脱欧”协议草案投票表决。英国政府与欧盟达成的这份协议草案能否在英国议会获得通过,将决定英国“脱欧”的最终命运。

两年多来,英国政坛与社会围绕“脱欧”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首相特雷莎·梅更是成为布鲁塞尔的常客。然而,她的“软脱欧”路线最终却陷入两头不讨好的窘境——欧盟不领她的情,英国国内强硬派更指她“卖国”。

如今,距离英国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时所定的最终脱欧时间2019年3月29日仅剩两个多月时间,英国仍在“有协议脱欧”、“无协议脱欧”和“不脱欧”三种可能性中徘徊。

“2016年的公投中有1700万人选择脱欧,1600万人选择留欧。两年多过去了,民意发生了变化,两年多前的‘民主’决议还算不算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蓓在澎湃新闻撰文指出。

事实上,直到今时今日,英国议会决定“脱欧”命运的投票在即,但英国政坛围绕要不要脱欧、怎么脱欧,共识始终难求。这一切都从前首相卡梅伦的选举承诺开始。

2013年,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突然许下承诺,要在保守党赢得选举后将英国在欧盟的去留问题“交给人民决定”。当时,保守党正面临民族主义政党UKIP(联合王国独立党)的步步紧逼,为了对付不断用英欧关系来做文章的UKIP党魁法拉奇(Nigel Farage),卡梅伦决定孤注一掷,以“脱欧”公投来吸引右翼选民的支持。

回头来看,当时的英国舆论和不少观察人士都认为,卡梅伦此举,只不过是为了遏制UKIP的冉冉上升之势,顺便也就此一劳永逸地在欧洲问题上“翻篇”,免得将来继续在这个议题上陷入无尽的纠缠。

公投当然“看上去”很美。欧洲问题研究者汤作汾曾在澎湃新闻撰文表示,公投本意是指“将问题交还给人民”,它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民众直接参政的范围,代表着更高的权威性,自然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但是,若被滥用,它也可以成为政客以内制外的“杀手锏”。当建制派精英无力推动政策时,便可打着直接民主的旗号来转嫁风险,致使公投几乎成为了西方政客渡过危机的“标配”。

卡梅伦将欧洲问题诉诸公投的如意算盘似乎真的发挥了作用。在2015年5月的英国议会下院选举中,保守党不仅获胜,还取得了令人意料之外的巨大优势,交出了一份“超常发挥”的选举成绩单。

大选获胜后的几个月里,卡梅伦来到了布鲁塞尔和一些欧盟主要成员国首都,他频频与欧盟及成员国要员接触,希望能够拿到一些让步来调整英国和欧盟的关系。

他确实拿到了一些东西,并称自己已和欧盟达成了关于未来英欧关系的一些共识。时至今日,英国舆论仍然在辩论假若当时落实了卡梅伦和欧盟之间的共识,是否英国的境遇会比现在好很多。

几番接触磋商之后,回到英国的卡梅伦还是决定履行当年许下的公投承诺。2016年2月,他在首相府唐宁街10号门口宣布,英国将在当年6月23日举行“脱欧”公投,但同时,他还不忘向公众保证,称自己将设法使英国留在一个“经过改革的欧盟”内。

接下来的4个月,便是让英国舆论吵成一锅粥的公投造势阶段。提出公投的卡梅伦自然也是这一幕“脱欧”戏码的主角。他支持了官方的“留欧派”造势活动,除此之外,工党和自由民主党等反对党也主张留在欧盟之内。

“留欧派”认为,“脱欧”前途不明,此选项有如一场全国性赌博,实际上将带来巨大风险和不可逆的后果。“留欧派”组织Stronger In Europe的公投造势网站就警告称,“脱欧”将带来持续数年的经济萧条。而“脱欧”派则认为,“脱欧”的核心,在于英国“拿回自主权”(take back control),这成为了“脱欧派”杀伤力最大的论点。

保守党内阁迅速“选边站队”,最重磅的消息莫过于时任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在“卖关子”般的犹豫后选择了“脱欧”阵营。约翰逊当时在英国政坛有如一个“政治肥皂剧明星”,时常出现在媒体聚光灯下,他的站队也为“脱欧”阵营提振了声势。

两派虽争执得难解难分,不过直到2016年6月23日的投票一刻前,大部分民调都显示“留欧派”的支持率略高一筹。

因此,当“脱欧”52%对“留欧”48%的结果在24日早上被公布的时候,从街头巷尾到威斯敏斯特宫(英议会所在地)的人们都大吃一惊。卡梅伦不得不进行了一场他从未设想过、因此也全无准备的演讲。“脱欧”获胜使得这次公投和后来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一起成为了2016年的两大重磅“黑天鹅”事件。

事实上,卡梅伦在得知公投结果后仍然坚称自己支持“留欧”。“我绝对地相信英国留在欧盟会更好、更强大、更安全。我提出公投也正是为此(使英国留在欧盟内)。”卡梅伦在24日公投结果公布当天宣布辞职。

英国退出欧盟的进程自此开始。按照欧盟《里斯本条约》第50条的规定,在成员国向欧盟发出退出通知之后两年时间内,适用于欧盟的所有条约都将在该成员国停止法律效力。“脱欧”程序一旦启动,有关各方须在两年内完成谈判,如需延长谈判,应得到其他27个欧盟成员国的一致同意。

“脱欧”的艰难道路慢慢地展开在英国人面前。不过,英国立即面临的一个难题,倒不是马拉松式的英欧谈判,而是卡梅伦黯然下台后如何确定新的首相人选。

2016年7月,原先一直保持低调的特雷莎·梅在保守党内部角逐中脱颖而出,成为保守党党魁,7月13日正式成为新任首相。与卡梅伦一样,她在此前的“脱欧”公投阶段一直支持“留欧”,但讽刺的是,她却不得不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领导英国按照程序退出欧盟。

甫一上台,摆在特雷莎·梅面前的就是一个难题。是否启动上述的《里斯本条约》第50条?经过几个月的等待,她于2017年1月17日发表了正式的“脱欧”演说。9天之后的1月26日,英国政府向英国议会下院提交“脱欧”法案,2月8日,议会下院通过“脱欧”法案。3月29日,经过正式的法律程序,英国正式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按照梅预想的方向前进。带着此前积累的政治自信,梅突然在2017年4月18日宣布提前举行大选。她的目的在于强化保守党在议会下院的多数地位,以便以强势首相的姿态继续推动“脱欧”进程。但选举完全没有按照梅的剧本进行,而是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6月8日的大选成为了梅在其政治生涯中难忘的灾难。保守党不仅没有在下院拿到更多的议席,反而丢掉了原本的多数,因而不得不和来自北爱尔兰的DUP(民主统一党)组成执政联盟。应DUP的要求,保守党政府还将不得不增加10亿英镑的开支用于投资北爱尔兰。

2017年6月26日,“脱欧”谈判在“脱欧”公投的一年后正式启动。英欧双方第一阶段的谈判在2018年3月结束。在这个阶段内,英欧就“分手费”金额达成共识,英国将向欧盟支付高达350-390亿英镑的巨款。此外,双方也原则同意,“脱欧”之后北爱尔兰与爱尔兰之间不设硬边界。不过,在如何确保没有硬边界这个问题上,谈判遭遇到了困难。此外,英欧双方还谈及了“脱欧”过渡期以及过渡期后英欧关系框架性构想等议题。

正当谈判进入胶着之时,英国国内却又曝出公投造势资金超支的丑闻。按照英国法律规定,“脱欧”公投双方为投票造势的花费不应超过700万英镑,但“脱欧派”却花去了750万英镑。尽管随后舆论争议不断,保守党政府还是决定不去质疑公投结果的合法性。

英欧谈判随即进入下一阶段,此时,特雷莎·梅于7月在其度假地契克斯庄园召集内阁会议,制定了一份被称为“契克斯计划”的脱欧蓝图,其中设想了英欧未来应有的关系,且最终得到了内阁全体成员的签字背书。

“脱欧”渐入僵局,铁娘子展现强大韧性

但“契克斯计划”的墨迹未干,便有阁员“反悔”。以鲍里斯·约翰逊为首的一批内阁成员纷纷提出对梅的“脱欧”计划的反对。约翰逊甚至声称,由于“契克斯计划”对欧盟作出了过多让步,它会“让英国变成一个殖民地”。约翰逊的声音也代表了保守党内一批人的看法:梅的计划不能使英国从欧盟那里拿回自主权,因此没有让当初投下“脱欧”选票的英国民众满意。

漏屋偏逢连绵雨。支持“脱欧”、质疑欧盟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此时居然冒出来帮了一个“倒忙”。他在一场被录像的采访中称,由于英国对欧盟让步过多,“脱欧”后英国仍将在贸易上受制于欧盟,因此梅的“契克斯计划”将“很可能杀死”英国在“脱欧”后与美国签订自贸协定的希望。

梅身上承受的政治压力越来越大,保守党内甚至开始出现要对她进行不信任投票的声音。在成为首相前十分低调的梅此时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在党内动荡的情况下保住了她的首相位置。

11月13日,英国首相办公室发布声明,称英国政府与欧盟在当日已就“脱欧”协议文本草案形成共识,草案文本在第二天公布。在之后一周多的时间内,多位内阁成员相继辞职,脱欧大臣拉布也是辞职者之一。他认为,这样的协议是“对联合王国主权的真实威胁”。

联合王国的主权是否受到威胁尚在争论之中,但梅的首相地位却真真切切地再度遭遇重大挑战。保守党内强硬“脱欧派”的代表Jacob Rees-Mogg称已经向主管党规的“1922委员会”递交了一封不信任信函,根据党规,若收信数量达到48封,则可以在党内开启对梅的不信任投票。

眼看“脱欧”协议草案因为北爱尔兰边界问题势必无法通过下院表决,梅随后宣布推迟原定于12月11日的下院投票。她表示自己将再度赴布鲁塞尔,争取拿到欧盟对北爱边界问题的保证。但她的党员们和下院议员已无法忍受这样的拖延。保守党1922委员会开始收到雪片般的信件,要求对梅进行不信任投票。

梅再次挺了过去。投票的保守党成员中有200人支持梅留任首相,超过反对的117人。根据党规,由于在投票中获胜,梅在一年之内不会面临新的党内不信任投票。至此,梅暂时解除了来自党内的威胁。

如梅所愿,英国议会下院对“脱欧”协议草案的投票被推迟到了今年1月15日。而这次投票,将成为决定“脱欧”进程走向的里程碑式事件。

为了在阻力极大的议会通过她的协议草案,梅可谓使尽了浑身解数。张蓓撰文分析称,对于工党以及其他倾向软脱欧的派别,梅的口径是“支持我的协议,否则就是‘无协议脱欧’”;而对于党内强硬脱欧派,梅的口径则是“支持我的协议,否则脱欧就会逆转”。文章称,梅还给议会开了不少空头支票,安抚愤怒的反对派。不过,从目前来看,协议的反对者并未被说服。

如果投票未获通过,特雷莎·梅将有3个工作日的时间,也就是在1月21日前提出一份“替代方案”,由议会重新表决。

“2016年的公投中有1700万人选择脱欧,1600万人选择留欧。两年多过去了,民意发生了变化,两年多前的‘民主’决议还算不算数?”张蓓表示,“如果算数,什么形式的脱欧,谁说了算,是否仍然需要‘人民投票’?如果在脱欧上达不成一致意见,谁有权威和能力带领英国走向前,是议会还是政府?这些问题均不容易回答。”

就目前来看,如果议会表决通过,英国就将拿着现有的“脱欧”协议于3月29日正式脱离欧盟,而若表决未通过,特雷莎·梅的“替代方案”包括:重新与欧盟谈判、解散议会提前大选、再次举行“脱欧”公投。然而,如果上述三个“替代方案”都未能让英国在3月29日前与欧盟达成一份有效的协议,则将面临“无协议脱欧”,即 “脱欧”后没有过渡期,欧盟法律将不适用于英国,双方贸易关系将回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双方也将面临相互间关税水平提升和贸易壁垒增加的问题。

暌违两年多,英国仍在“脱欧”的道路上徘徊往复,接下来将发生什么事仍难以预料,但势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英国造成深远影响。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