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亞太日報記者柳絲
希拉裏•克林頓跌倒在向白宮衝刺的最後一級台階上。或許對這位參加過兩次競選、剛剛年過古稀、一心就想撞碎玻璃天花板的女性來說,有些悲情。
不過,她已經創造了曆史。學生活動家、兒童權利倡導者、律師、克林頓的夫人、切爾西的母親、紐約州參議員、國務卿……希拉裏曾在自傳中列舉過的自己一系列角色,只不過夢想的那個“總統”頭銜恐怕再也無法實現。
希拉裏的支持者們
英國學者詹姆斯•博伊斯在其著書《問鼎白宮漫漫路:希拉裏和克林頓王朝》中對希拉裏的這般總結大概可以代表一大群美國人的看法:與政治糾纏了一生,希拉裏如今走到了偉大的門檻前。白宮在召喚,美國人民卻還不清楚該如何對待她……
爲自己而戰
“我並非生來就是第一夫人或聯邦參議員,並非生來就是民主黨員、律師或婦女權利與人權的倡導者,也並非生來就是妻子或母親。我是生于20世紀中葉的美國人,幸運的日子,幸運的地方。”希拉裏這樣說。
1947年10月26日,希拉裏生在伊利諾伊州最大城市芝加哥的一個商人家庭。那時,美國已經走出30年代的大蕭條的陰霾,二戰的硝煙也已散開,全美各地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
希拉裏的父親是經營一家紡織廠,家庭殷實。不過,從大蕭條時期走出的父親,堅信一切源于勤奮,不僅自己節儉、自律性極強,而且也對子女的教育極爲嚴苛,也很少表揚子女。在這樣的環境下,希拉裏從小就很要強,要求自己不斷取得好成績來博得父親的歡心。
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希拉裏日後強硬的性格,如自己所說的,“父母把我們訓練成強悍的孩子,以使我們能面對生活中的任何挫折。父母希望我們爲自己而戰”。
政治萌芽的生發顯得無聲無息,卻又在冥冥之中順理成章。1960年美國大選後,13歲的希拉裏加入了幫助收集選舉中作弊行爲的隊伍;4年後,她加入了幫助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戈德華特競選的志願者隊伍。17歲時,希拉裏進入遠在麻省的韋爾斯利女子學院學習政治。在民權運動高漲和越戰的年代,希拉裏對于政治的興趣愈加濃厚,雖然政策有些搖擺,不過開始形成自己的理念,也成爲校園政治活躍分子。
生于“聯合衛理公會”家庭,母親私下認爲自己是民主黨人,父親是保守派共和黨人,希拉裏就在這樣交織的價值觀影響下成長。她曾經跟朋友開玩笑說,自己有一顆自由派的心和一個保守派的腦袋。但如果要給希拉裏的政治思維找一條線索的話,恐怕是如她所說,“那些從母親那裏沒有學到的,你終會在世界中學到。”
一生的政治夥伴
從韋爾斯利女子學院到耶魯大學,是求學的進階,也是改變希拉裏人生的重要一步。在這裏,她遇見了比爾•克林頓。她倆也像在中國頗火的美劇《紙牌屋》裏的安德伍德夫婦,成爲了一生的“政治夥伴”。
其實,剛剛從耶魯法學院畢業的希拉裏,就被招入對尼克松總統“水門事件”進行調查的團隊。1974年,尼克松辭職,希拉裏也打開了在華府工作的局面。然而,就在朋友們覺得希拉裏事業前途一片大好的時候,她出人意料地搬到了貧窮的阿肯色州。
這是比爾•克林頓的家鄉,也是克林頓在耶魯就立志要“當州長”的地方。不過,希拉裏看得似乎更加長遠。1974年,和比爾•克林頓結婚的前一年,希拉裏和朋友說:“有一天,比爾•克林頓將會成爲美國總統。”
“80年代是財富、權利和聲譽逐漸積累的時候,”1993年,希拉裏隨著當選爲總統的克林頓搬進白宮後這樣回憶。“但是,這些你都得到了,卻仍舊感到空虛。”
入主白宮的是丈夫,希拉裏並沒有單單享用第一夫人的名號。她私底下還是克林頓的頭號顧問,成爲第一位在白宮西翼有辦公室的第一夫人。克林頓曾對《華爾街日報》坦言:“她在很多方面都比我們懂得更多。”
“萊溫斯基事件”是對希拉裏生活與政治的雙重打擊。“我個人情感和政治信念撞車了,”在個人婚姻和兩個人政治前途的選擇上,希拉裏選擇了“向前看”。
如今,角色換位。當比爾•克林頓在8年前和這兩年,裝著搭橋又放支架的心髒爲妻子競選奔走,當他今年7月民主黨黨代會上,自曝與希拉裏浪漫愛情史,高調贊美希拉裏是“最出色的改革者”“從不自滿于現狀”的時候,人們看到,政治夥伴是一生的。
最不受歡迎的大選
2015年4月,希拉裏宣布再次競選美國總統。這時的她,丈夫的桃色事件、在參議員任上爲伊戰投贊成票、國務卿任內遭遇班加西使館遇襲悲劇,種種負面事件不可避免的成爲希拉裏的負擔和累贅。
更要命的是,她還要面對一個新的被攻擊火力點——兩個“郵件門”,一個是面臨在國務卿任內用私人郵箱收發信息的司法挑戰,一個是“維基揭秘”不斷爆料希拉裏和民主黨操縱大選、克林頓基金會與中東有染等“黑幕”。
此外,政治機器、不被信任、醜聞纏身都是希拉裏通往白宮之路上的攔路虎。尤其在面對特朗普時,希拉裏扮演的正是權勢集團、傳統政客這樣的角色。不接地氣、滿腹野心的政治狂形象,也是8年前希拉裏失敗的一大原因。這也是爲什麽,希拉裏自去年宣布參選以來,一直努力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一個女兒、一位母親、一名妻子這樣的普通女性。
希拉裏說過,事實上,每個人都比展現出的樣子更加複雜。
然而,這樣的希拉裏仍舊不被信任。如《經濟學人》和YouGov聯合民調顯示,這一年從1月到如今,雖然希拉裏支持率有升有降,但認爲她可信任的比例幾乎就沒有超過30%的時候。
這個時候,希拉裏在女子學院畢業典禮上的話或許更能代表她的內心:“帶著甯靜的微笑,或空空行囊,我來到這滿是是非的世上。空虛的男人們,滿是怒火惆怅;慷慨的女士們,已無昔日衷腸。 所有的這一切都將塵飛灰揚”。
作者簡介:
柳絲,新華社國際部國際評論室評論員,曾任新華社駐洛杉矶分社記者,在《亞太日報》開設有“邊走邊看”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