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外界緣何關注緬甸經濟新政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張雲飛 張遠)緬甸全國民主同盟(民盟)政府近期發佈了執政以來首個經濟政策文件。這份文件僅3頁內容,包含12項經濟新政策。儘管緬甸政府的這些經濟新政“言簡意賅”,卻受到國際政商界關注。

不少經濟專家認為,緬甸的經濟新政作為政策宣示公文,傳遞了實現“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平衡省邦之間的自然資源利用、支持民族和解與和平事業的”經濟宗旨。仔細研讀可以發現其針對性和導向性十分明確,緊扣投資者心理。

一是提振投資者信心。不少媒體描述,在吳登盛政府和前軍政府時期,在緬投資往往需經過“冗長”過程,各辦事機構裁量的尺度不同,讓一些投資者苦惱。

發佈的經濟新政中有數項措施改善這一狀況。具體而言,經濟政策文件中寫道,計劃加強吸引外國投資的立法,保護知識產權,實行透明穩健的公共財政政策,還將一些政府系統數字化,促進依規辦事。

發佈經濟政策文件之際,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講話指出,不少人投資緬甸“態度猶豫”,緬甸政府還正研究吸引外國投資的更細化方案,將在未來發佈。

二是透出不少誘人商機。經濟政策文件中提到,緬甸政府將致力發展基礎設施,優先快速建設電力、道路交通、港口等。

緬甸現階段電力供應僅覆蓋約四成人口,公路、港口亟需擴大建設,以形成完善的交通網絡,進而打破制約發展的瓶頸。這或許預示著,緬甸政府今後將提供大量機會給在國際基建領域富有經驗的相關國家和企業。

基建領域之外,緬甸政府在經濟新政還寫入有關“能力建設”內容,包括要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加強人力資源培訓。一些緬甸商界人士認為,緬甸眼下正亟需建設一批職業教育中心,培養工程師和各類技工。

三是經濟新政規劃長遠。緬甸自然資源條件優越,森林覆蓋率在40%左右,盛產寶石,水利、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蘊藏豐富。不少人認為,單憑資源開採、出口,緬甸可以成為東南亞數一數二的富庶國家。

但在經濟政策文件中,緬甸政府沒有提及本國的豐富資源,更多地是提及發展中的環境保護、文化遺產保護。緬甸政府似乎在謹慎提示,莫將“資源稟賦”變成“資源詛咒”。

文件中還寫道,緬甸經濟應平衡協調發展,發展製造業,政府還將金融扶持農業、養殖業和中小企業。

一些長期關注緬甸的觀察人士認為,緬甸政府發佈的經濟新政體現民盟的經濟思路,是一份較好的藍圖。不過,在未來施行階段,尚需細化和填充。有在緬投資者總結稱:民盟政府在努力,社會大眾在期待,緬甸發展可看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