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百年中學映照歷史

明報

text

曾經的聖保羅女書院。圖/明報

聖保羅女書院在20世紀30年代的餐廳。圖/明報

【亞太日報訊】香港傳統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今年成立100周年,其曆史映照香江百載歲月。

香港第一所規定穿校服的學校

據香港明報報道,聖保羅男女中學前身爲聖保羅女書院,于1915年3月由聖公會聖保羅堂創立,當時是私立中學,只招收女生,並于1918年創香港先河,規定學生要穿校服,校方指此舉增加了學生的歸屬感,也令學生減少曠課。

報道說,當時街上仍有大批沒錢讀書的清貧小孩,該校遂于1920年由高年級學生及校友義務給沒機會上學的兒童上課,開啓“義學”傳統。

繼承傳統 學生到內地義教

據1949年的《聖保羅校刊》記載,當年接受“義教”的小孩,上課前要先用毛巾和肥皂清潔頭發、臉及四肢,孩子上學前大多“質量甚劣”,經教導後“態度、待人接物等學習漸上軌道”。

義學至1970年代,政府推行免費教育時停辦,但校方稱至今仍重視社區服務,如學生會到內地義教。

香港首家男女同校的中學

根據首任校長胡素貞的回憶錄及其撰寫的校刊,抗戰時另一學校聖保羅男書院被炸毀,男生獲准到聖保羅女書院上課,香港重光(指1945年香港結束日本三年多的占領)後男校校長因在集中營染重病不能回港,決定將男女校合並,女書院在1945年10月正式複課時,變成了全港首間男女同校的中學。

日軍占領想擄女生 校長嚇至“腳軟”

據報道,聖保羅男女中學見證抗戰苦難,時任校長胡素貞在回憶錄稱,日軍曾帶著麻布袋到學校,欲擄走女生,她將女童藏在帆布下,自己則嚇得“腳軟”、全身抖震。

就在跟日軍爭拗之時,突然有信差到來,送上日軍指揮官寫在木牌的信息“保護這學校”,從而保住女生。

胡素貞在回憶錄中解釋,她的兄弟被日軍誤當成間諜,遭牽連入獄,但入獄前已跟一名日軍將領成爲好友,並遊說對方稱該校是一所好學校,並非由英、美人士營辦,日軍指揮官因此答應保護學校,危急關頭助解圍,校方後來把那塊保校木牌釘在校門。

她又憶述,當時若遇見日軍而不敬禮,就會被掌掴。日軍爲減少人口而斷絕港人糧食供應,市民有時只能吃餵雞用的餅幹及碎米。當時不少歐籍教師被囚3年半,全港僅40間學校可繼續營運,該校因有捐款人饋贈的石碑,證明由華人營辦,是唯一能幸存的英國聖公會屬校。

當時該校是全港最堅固建築物之一,日軍每隔一天就征用,每次胡素貞就帶日軍到受炸彈波及的一層,告訴他們該處只剩廢墟,不能久留,但從不帶他們到完整的樓層,最終日軍只帶走她的車及校內的縫紉機 。

糧食短缺 在屋頂養豬

回憶錄又提及,日軍占領時該校被用作教授教師日語,糧食短缺下,校方在後園種菜和養雞,甚至在屋頂養豬,後來豬太重,又把它們搬到廚房附近。

當時官方規定每6人每天共有約1.13兩肉食,農曆新年時校方宰了頭豬賣,掙了好些錢。該校又出租部分校舍給船務公司,換取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