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耗时半年制作家乡纪念册:安放拆迁后的乡愁

中国新闻网

text

周生华和老母亲翻阅纪念册,聊起小时候的故事。 刘林 摄

中新网宿迁6月18日电 (记者 刘林)“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偷西瓜,抓鱼摸虾时的嬉戏;村中长辈慈爱的关切;总比自家饭菜可口的邻居餐桌……这些美好记忆都将随着村庄的搬迁而消失吗?”18日上午,宿迁市民周生华告诉记者,之所以耗费这么大的精力制作家乡纪念册,就是为了安放拆迁后的乡愁。

周生华制作的纪念册里不仅有村容村貌,还有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风民俗,以及一个个个性鲜明的村民。在故乡村庄搬迁前夕,周生华多次回到老家徐州丰县,历时5个多月,精选了2000多张照片,制作成了一本365页的“留住乡愁”纪念册,约5万多字。

“虽然故乡已不复存在,昔日的邻居也各奔东西,可看到这本厚厚的书,曾经在小村庄里发生的故事,都会一一浮现在眼前。”周生华没事的时候,会和年过八旬的老母亲,一起翻看着这本纪念册,聊一聊故乡的人和事。

1963年出生的周生华,在1981年踏上了前往扬州的求学之路后,家乡丰县烟墩村就变成了故乡。在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宿迁工作生活。在此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他几乎每年都要回到老家几趟,和父老乡亲聊天叙旧,喝酒畅谈,都成了他难忘的记忆。喜爱摄影的他,每次回到家乡,都会拍摄一些村容村貌和红白喜事聚会的场景,用镜头记录下一切。

最近几年,每次回老家,周生华都会乡亲们谈起,村庄即将搬迁。“每当听到这些,我的心里不免泛起阵阵的酸楚,并勾起我从孩童时候到现在的许多记忆。”周生华说,去年回老家过春节期间,得到了老家即将搬迁的确切消息后,他萌生了一个念头,何不制作一本纪念册,把关于老家的一切记录下来?

“大家就要各奔东西了,也许很多人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但这个纪念册是一个载体,会让大家彼此想念,也会让子孙后代记住他们先辈生活过的地方,记住他们的根。”周生华说,村庄消失后,子孙后代们将再也不知道故乡是什么样子。

纪念册制作从各家各户照片征集开始,通过“我们都是烟墩人”微信群上传相关资料。纪念册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仅局限于每家照片,还包括空中看烟墩、田园风光硕果累累、村容村貌故乡情、家乡喜宴情景、百姓故事会、百姓大舞台、荣誉榜等。历时5个月,前后修改6次,这本“留住乡愁“纪念册终于在2019年6月完成,总计365页,精选2000余张照片。

收到纪念册后,很多村民把其视若珍宝,要一代代传下去。“你做了一件伟大的事!若干年后,当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当漂泊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乡的时候,翻看这本相册,那些亲人朋友,那些邻里乡亲,那些小村庄曾经发生过的故事,都将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一位村民如是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