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到底应不应该把目光聚焦在GDP数字上,围绕这个问题,在6月28日的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展开了一场辩论。
辩论的双方分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朱民、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两位经济学家以及一位前国企老总——中石化前董事长傅成玉。
两位经济学家几乎不约而同地预测今年中国的GDP将维持在6.7%。李稻葵甚至表示,如无意外,明年中国GDP可以达到6.9%。紧随两位经济学家发言的傅成玉则直言,“我觉得你们讨论这些问题好像没多大意思,中国的问题不在GDP增长多少,而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要引导大家老关注数字,数字最没有意义。”
朱民:看好中国经济增长,今年GDP预测6.7%
IMF原副总裁朱民率先发表了自己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展望。
他表示,现在中国经济整体的状态很好。有四项利好因素:
第一、国际方面,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在不断改善。“主要是中美关系在不断改善。中美的经贸关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特朗普刚刚上任时引起了国内经济和市场的波动。现在,中美关系开始缓和,百日经贸计划第一阶段谈得很好,第二阶段现在谈得也很好。”他说。
第二、全球经济增长今年有望走高。除美国经济走高外,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长也都不错,欧洲的经济也稳住了。“全球的贸易开始恢复,这对中国是有利的。”
第三、中国经济现在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消费对增长的贡献比重大大提高,这很重要。因为创业的浪潮起来了,所以就业形势也很好。投资方面依然稳健。有投资的稳健、出口的恢复、消费的强劲,所以中国经济开始稳住了。”他说,“中国的结构变化给中国的经济增长打下了比较宽泛的基础。”
第四、“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影响。“一带一路”不再简单的是产能出口和投资融资,而是在“一带一路”这样大的实验区内建立金融网络、政策沟通、人员交流。“有了这些作基础,未来的投资、商贸会得到快速的提高。”
朱民表示,如果上述环境能够维持,对明年的中国经济增长仍然看好。“今年GDP预测在6.7%左右。现在看,未来18个月的经济增长基础还是好的。”
李稻葵:如无意外,2018年中国GDP将达6.9%
来自清华大学的李稻葵教授随之发表了自己对未来中国经济的看法。
他表示,有三个因素影响未来中国的宏观经济:
第一、国际因素。“特朗普上台,有惊无险。”他说,“国际因素整体对中国有利,今年一季度中国出口增长8%、进口15%左右。”
第二、周期性因素。经过连续52个月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为负,“在去产能的带动下,价格开始回升,企业利润上升,企业就乐意于投资。”
第三、中国地方政府开始恢复对招商引资的重视。
李稻葵预测,今年GDP将与去年持平,维持在6.7%。因为金融整顿,下半年略有一点下降。“明年如果没有意外,我预测中国GDP将达到6.9%,这是中国目前正常、自然的增长速度。”
傅成玉:应加大内在改革与结构调整
轮到傅成玉,他一上来便直言:“我觉得你们讨论这些问题好像没多大意思。”
在全场观众的笑声中他解释道,“中国的问题不在GDP增长多少,而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好。”
“你要说中国GDP到7%,它一定能达到,有意义么?如果我们把就业搞好、把现在的一些风险释放掉、把经济结构转型实现了,6%那是最好的。”他说,“如果明年GDP是6.9%,那相当于5年前的9%,对中国经济绝不是健康的。因为我们的结构调整远远没到位,我们制造业转型升级还远远没有实现。我们现在是靠结构调整才出现了好的趋势。”
傅成玉强调,不应引导国人只关注经济增长数字。“数字最没意义。我们要奔发展质量和效益去。”他说。
除此之外,傅成玉还表示,他不同意在未来影响中国经济的主要是国际因素。他称,能否加大中国内在的改革和内在的结构调整才是关键。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