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立)臺灣復興航空一架從臺北飛往金門的ATR-72班機,於4日上午在臺北市南港失聯並墜河,機上共有58人,截至目前已有19人罹難。這是復興航空半年內的第二起空難,2014年7月23日晚,复兴航空的GE222航班在澎湖县西溪村坠毁,造成机上48人罹难。失事飞机型号也是ATR-72。為何在數月內,致使同一家航空公司發生兩起空難?
ATR72型飛機,為法國與義大利合資製造商ATR製造的雙螺旋槳民航機。但其機身較原型機加長了4.5米,使用兩臺1611千瓦(2190馬力)的PW124渦槳發動機,多用於執飛支線航線。
有目擊者將飛機在臺北市南港失聯並墜河事發過程發到網上。 圖片來自網絡
由以往發生的多次空難原因數據可見,該機型氣動佈局設計有明顯的缺陷,其表現為水準翼頂部表面較易結冰,而影響飛機飛行的操控安全及平穩性,從而引發多起結冰為導火索的空難。這在國家地理前些年的年度巨獻aircrashinvestigation中都有證實。
該機型因是早期的技術平臺,因此對比當今,其航電系統明顯落後,其在對航空氣象、及飛機本身的設備機件的故障預警,顯得尤為滯後,甚至對故障未能有效發現和給予警示。
該機型發動機,雖經過若干次技術更新改造,但通過該機型以往事故顯示,在安全可靠性方面提高不大。加之,該型發動機對維修保養方面的要求較嚴苛,保養的頻次連續一致性的要求也非常高,所以對維修保養人員的技術素養提出了嚴酷的挑戰。
事故中的臺灣復興航空公司,是一家主營臺灣島內支線和短途國際航線的的小型航空公司,其資源和能力配置,以及技術支持,相較於國際水準的大型航空公司具有極大差距。
該機型從飛機的結構和氣動佈局,以及所採用的各種系統,較當今顯得技術陳舊,適應性不佳,固該種機型在執行飛行任務的狀態下,故障及空難的發生概率,必然提高。
渦槳型飛機由於槳葉力矩方向,及渦槳型發動機結構的特點,對亂流及氣流擾動非常敏感。因而,這帶來了對航空公司在某一區域對飛機選型的地域適用性問題。而臺灣多山地、水域地形,該機型飛行高度較低,多在7000米以下,因此,飛機受地形波、紊流、亂流等氣流擾動的影響較大,降低了飛行的平穩性和安全可靠性。
即使在臺灣島內,ATR72這種機型都被視為航空公司不適宜的選型機型。然而,復興航空的主力機隊確恰是該機型,反映航空公司的經濟和管理實力問題。此外,對於飛行員的技術培訓,及操作應急水準的提升,臺灣復興航空在幾次空難中,對飛行員危機問題的處理也表現得不盡如人意。
半年內接連發生兩起空難,臺灣復興航空公司在機組更新、技術培訓和危機處理等方面的改革迫在眉睫。此外,對該機型地勤設備狀態、安全放飛的檢查及標準,也必須嚴格執行國際安全飛行適航標准,從源頭上避免同類悲劇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