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近年來,拉美地區的政治格局發生深刻變化,持續多年的左翼浪潮出現拐點,右翼力量重振旗鼓。巴西總統羅塞夫被停職,委內瑞拉反對派著手啟動罷免總統馬杜羅的公投程序,阿根廷中右翼政府在大選中勝出......拉美政壇“右轉”,左翼執政不力雖是主因,但變局背後,美國這只“無形之手”也在發揮著強力攪動作用。
奧巴馬上台後調整了美國對拉美國家的外交政策,不再對部分國家采取公開和直接對抗的姿態,但美國對拉美政局的干預一直沒有停止過,只是從台前隱身到幕後,手法上更加隱蔽。
拉美政壇勁吹“右轉風”
“鐵娘子”被停職巴西政壇右翼得勢
在經歷20多小時的馬拉松會議後,巴西參議院全會在12日通過對總統羅塞夫的彈劾案,81名議員中,55人投贊成票,過簡單多數門檻線。這意味著羅塞夫將被停職180天,期間由副總統特梅爾代行總統之職。180天後,參議院將對羅塞夫進行最終表決。
眼下,巴西經濟惡化令民眾不滿而致,而右翼勢力趁機發難,推波助瀾,寄希望利用民眾不滿將勞工黨拉下台。
委內瑞拉右翼主導議會 馬杜羅無意妥協
委內瑞拉宣布從14日開始延長經濟緊急狀態60天,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14日還宣布,將於21日舉行軍演,應對外部威脅。今年1月,委內瑞拉新一屆全國代表大會(議會)成員宣誓就職。反對黨聯盟17年來首次占據議會多數席位,反對黨揚言要在6個月內讓總統馬杜羅下台。
執政黨失去議會控制權對拉美左翼陣營也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在以已故總統查韋斯為旗幟的左翼占據委內瑞拉政壇主流多年後,府院分治的狀態會否導致委內瑞拉“左右互搏”?>>>
阿根廷中右翼政府在大選中勝出
2015年11月,阿根廷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作為中右翼“變革”競選聯盟候選人的馬克裡以不到3%的優勢戰勝左翼執政聯盟“勝利陣線”候選人肖利。
馬克裡當選總統,結束了左翼執政聯盟長達12年的執政史。
玻利維亞總統謀第四任期被否 左翼式微
玻利維亞最高選舉法庭2月25日宣布最新計票結果確認,總統莫拉萊斯謀求第四個任期的憲法修正案在公投中被否決。
此次公投是對拉美左翼潮流的一次檢驗,公投結果延續了該地區左翼勢力式微的趨勢。分析認為,莫拉萊斯在公投中失利,從玻國內來看,是受到了所謂醜聞的影響,而從外部政治環境來看,拉美左翼退潮的“傳染效應”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秘魯大選:兩位右翼總統候選人暫時領先
4月初,秘魯舉行的首輪大選中,兩位右翼總統候選人暫時領先,攜手進入第二輪。
秘魯人民力量黨候選人、前總統阿爾韋托·藤森之女藤森慶子和“為了變革秘魯人”黨候選人庫琴斯基,得票數分列第一、二位,由於均未獲得過半數選票,兩人將進入第二輪角逐。
拉美“右轉”,美國背後沒閑著
美國推動拉美“變色”煞費苦心
拉美政壇“右轉”,左翼執政不力雖是主因,但變局背後,美國這只“無形之手”也在發揮著強力攪動作用。
美國推動拉美“變色”可謂煞費苦心。對於拉美“右轉”的苗頭,美國積極培植,綜合運用資金、信息、輿論等手段,與右翼內外策應,力挺右翼“變天”計劃,主要伎倆有:對左翼政權大加鞭笞,除攻擊左翼政治專制、經濟無能、高層貪腐外,還動用媒體極力抹黑左翼領導人。
美國力推拉美政壇“右轉”浪潮,與其全球戰略調整密切相關。美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戰略力量向亞太轉移,但受其失敗的中東戰略所困。美國多方發力,力不從心,疲態日顯。在此背景下,美國急需扶植拉美右翼上台,打造一個與其戰略調整相協調、順其心願的“戰略大後方”。
奧巴馬上台後調整美對拉美外交政策
近年來,拉美地區的政治格局出現了較大變化,不少執政的左翼政黨或在總統和議會選舉中落敗,或遭遇執政困境,其中值得總結的原因和教訓很多,而美國對拉美政局的“隱性干預”因為手法隱蔽,是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因素。
此前,美國對視為自己“勢力範圍”的拉美事務干預直接而粗暴。上世紀60年代,美國支持古巴流亡人士登陸古巴,試圖用武力推翻古巴革命政權;1983年和1989年,美國先後入侵格林納達和巴拿馬,甚至將巴拿馬領導人抓到美國受審;2002年委內瑞拉發生未遂政變,一直宣稱要幫助拉美推進民主進程的美國無視這種破壞憲政的非法行為,立刻承認通過政變上台的新政府。
美國的干預遭到拉美國家集體抵制。隨著拉美的整體崛起和地區一體化進程加快,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明顯下降。奧巴馬上台後調整了美國對拉美國家的外交政策,不再對部分國家采取公開和直接對抗的姿態。
從台前到幕後 美“隱性干預”更具迷惑性
美國對拉美政局的干預一直沒有停止過,只是從台前隱身到幕後,手法上更加隱蔽,更加具有迷惑性。
對於公開和美國唱“對台戲”的拉美左翼國家,美國大力支持其反對派政黨和媒體,鼓勵其發起街頭抗議活動,不斷制造和放大執政黨的各種負面傳聞。根據委內瑞拉政府公布的材料,在2013年的總統選舉中,美國曾試圖策劃對委反對派候選人的暗殺行動,並嫁禍委內瑞拉政府以逆轉選情。當其他經濟體和拉美國家經貿關系蓬勃發展、擠占了美國企業在這一地區的傳統優勢後,美國就鼓動媒體“唱衰”這種合作,將合作項目中的環保、勞工等因素放大,阻撓項目進展,同時“抹黑”其他國家在當地的形像。
拉美左翼能否“東山再起”?
拉美“向左轉”接近尾聲 左翼群龍無首
從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由於美國在拉美極力倡導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失敗,引發金融危機,拉美出現“左翼浪潮”,多個國家出現左翼政黨執政的局面,也給拉美地區帶來了全新的氣像和面貌。
然而,由於拉美一些左翼執政黨在施政過程中的失誤,以及全球經濟下滑,近年來中右翼政黨紛紛在選舉中表現搶眼,以致出現“向右轉”趨勢。專家指出,拉美“向左轉”的這一輪政治周期已進入尾聲,原本對拉美左翼運動起到強大支撐作用的委內瑞拉和巴西等國,因國內危機自顧不暇,拉美左派呈現群龍無首的局面。
拉美左翼漸失民心的重要原因
拉美政治生態正在發生的重大轉折,是經濟萎靡不振、政治危機層出不窮、社會緊張氣氛加劇等幾大矛盾相互疊加、相互作用的結果。
首先,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是拉美左翼執政黨遭受民眾非議的重要原因。自2013年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下跌以來,一些長期依賴初級產品出口的拉美國家遭遇發展瓶頸,出口銳減,經常項目收支失衡,此前積累的外彙儲備也不斷萎縮。受經濟低迷拖累,一些國家貨幣貶值,通脹急升,失業率增加,導致社會不滿情緒積壓,直接導致民眾對政府執政能力的不信任。
其次,一些左翼政黨和政府的腐敗問題也引起了民眾的不滿。由於勝選後社會地位的改變和黨內監督不力,一些左翼政黨和政府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貪腐現像,再加上右翼媒體別有用心的炒作,導致一些左翼領導人支持率一落千丈。
再次,宏觀經濟政策和社會福利政策的失誤也是左翼政黨逐漸失去民心的重要原因。一些左翼政府沒有抓住經濟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期,而是將大量財政資源用於推行社會福利。隨著財政收入減少,左翼政府又不得不壓縮社會福利政策的規模,致使不少民眾從政府的支持者變為反對者。>>
未來不排除“東山再起”的可能
拉美左翼目前遭遇困境,但依然擁有較強的實力和社會基礎,未來不能排除“東山再起”的可能性。
中國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員徐世澄說,左翼政黨仍在古巴、玻利維亞、厄瓜多爾、智利、尼加拉瓜、薩爾瓦多等多個國家占據執政地位。盡管拉美左翼政黨面臨困境,但只要認真反思,采取措施應對挑戰,經過一個時期的政策調整之後,拉美的政治鐘擺仍有可能向中左回擺。
中國社科院拉美所所長吳白乙指出,由於拉美社會還遠未形成類似於發達國家的橄欖形社會,拉美左翼的民眾基礎並未發生根本變化。即便左翼退潮、右翼重新上台,如果右翼政府無法找到走出經濟寒冬的“良方”、無法處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平衡問題,拉美左翼很有可能東山再起。
(新華網、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