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马拉松刷新日本纪录,疫情之下中日团队携手保障

澎湃新闻

text

因为这场持续蔓延的新冠疫情,“14岁”的东京马拉松格外不同——不足300人的参赛选手,寥寥无几的场边观众,却见证了“黄种人新纪录”的诞生。

2小时05分29秒,这并不是刚刚被评为“白金标”赛事的东京马拉松在2020年的冠军成绩。然而,日本本土选手大迫杰创造的这个纪录,却比埃塞俄比亚选手勒格塞夺冠的2小时04分15秒更加耀眼。

“我希望能够用热血奔跑为中国朋友,也为日本带去力量。”正如大迫杰在东京马拉松的赛前发布会上说出的这番豪言,最终,他真的做到了,以刷新黄种人在马拉松赛道上的“最快速度”的方式。

这是一场值得被铭记的42.195公里,不仅是因为优异的成绩和特殊的比赛形式,更是因为在共同遭受疫情困扰的情况下,中国和日本的企业,联手保障了一场严谨而安全的马拉松大满贯赛事。

疫情下的“黄种人新纪录”,用体育传递精神力量

“这真的是一场非常艰苦的战斗。”当28岁的大迫杰第四个冲过终点后,他面对着镜头哭了,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能够完成比赛并且表现出色,真的太好了。”

大迫杰的泪水,可以算是对自己努力奔跑的一种致敬——2小时05分29秒的完赛成绩不仅帮助他赢得了一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46.85万元)的“破纪录大奖”,并且帮他夺下了日本国内的最后一张东京奥运会门票。

事实上,去年的马拉松赛季里,大迫杰跑得并不顺利。去年年初东京马拉松退赛;初秋的MGC选拔赛获得第三;由于美国反兴奋剂机构宣布对俄勒冈计划创始教练斯拉查因涉嫌使用兴奋剂处以禁赛四年的惩罚,导致他失去教练后被迫去了东非高原训练。

不过,大迫杰始终坚信着自己的一则跑步信条——“田径比赛中体能大概占80%,但马拉松比赛中体能只占60%,剩下40%则是靠意志。”

也正因为这股精神力量,大迫杰才可以坚持等来成绩上的突破。

回看这场比赛,前30公里,第一集团里保持领先的日本选手一直是井上大仁,他的速度一直维持在前十名左右,而大迫杰则保持在13名到16名之间。30公里左右,大迫杰因为站位问题错过了一个补水点,这多少影响了大迫杰的计划,但从32公里开始,他迅速加速,并且超越了井上大仁。

大迫杰赛前的预测就极为低调。

大迫杰在赛后说,自己在最后的10公里出现了岔气的情况,但他就这样忍着腹痛一直加速冲过终点,将所有日本选手的第一名就牢牢抓在手中。

有意思的是,在赛前的发布会上,大迫杰是几位日本选手中唯一没有设定具体目标的一个。彼时,井上大仁表示自己要跑出2小时04分,设乐悠太更是豪言自己如果不跑出2小时04分的成绩,即便是拿到奥运会资格也不会参加奥运会,而坐在一旁的大迫杰则一脸严肃地在目标成绩板上打了一列问号。

而最终,这列问号变成了疫情阴霾下的惊喜,他确实用自己的“热血奔跑”为周围的人甚至是中国那些关注马拉松的人带来了一股精神力量。

当大迫杰站在终点哽咽抹泪时,周围的掌声和尖叫持续不断,而且越来越强烈,这正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中日团队联手保障,坚持原有的严谨和热情

事实上,日本这个阶段的疫情并不算乐观。

根据中新社的报道,截至当地时间29日19时,日本新冠肺炎的感染确诊总人数已经上升到了946例,累计死亡人数达到11人(其中邮轮“钻石公主”号乘客6人),多地出现首例确诊。

这也是为什么原本3.8万人的大满贯赛事在自己的“白金标”元年会最终放弃了大众组的参赛,仅仅保留了200多人的精英跑者和轮椅跑者。要知道,这个数字仅仅为原本参赛规模的0.5%。

在比赛开始前,东京马拉松的组委会也已经连续发布了多次公告,劝阻东京市民以及马拉松爱好者尽量不要上街观赛,以免新冠肺炎交叉传染。

“来看马拉松的人明显减少了,要知道,以前的东京马拉松,跑道两边的观众都是里三层外三层,喊声震天,但是现在站一排都还很富余。”一位参与东京马拉松的志愿者和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描述了现场的景象,“不过到赛场边加油的观众都还是很热情,他们一直给设乐悠太和大迫杰加油,因为他们都曾经失败过,所以这次希望他们能成功,这就是典型的日本精神。”

热情的氛围和精细的保障,一直是东京马拉松的标志。而在疫情的影响下,今年的东京马拉松并没有丢掉自己的特色。

比赛保障出色依然是东马的特色。

东京马拉松指挥中心原本都有差不多90个人在保证赛事整体调度和安全应急,但这次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只保留了差不多40多个人。

作为第一家进入东京马拉松指挥中心的非本土企业,中国高科技公司“第一反应”创始人陆乐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由于赛事人数缩减,整体的工作人员、医疗保证和志愿者都有所减少,“我们本来也有6名工作人员要进入中心,但是最后我们也没有过去。”

“第一反应”其实从2013年就已经开始免费为东京马拉松提供服务,随着他们研发出智能头盔和应急医疗指挥系统,“第一反应”在去年正式和东京马拉松签约,取代了日本本土的救援保障团队,正式为东京马拉松提供安全保障服务。

第一反应团队也参与了本次东京马拉松的保障工作。

据陆乐介绍,中日两国都受到疫情影响,“第一反应”的团队这次使用了自己的技术,在上海的移动“远程指挥中心”里与东京救护本部全程联动, “原本东京马拉松安排了30辆救护车,但如今缩减到8辆,而原本安排的所有医疗站最后也就剩下两个大型的和零星几个小型的, “像我们原本计划的救援人员有200多号人,但是现在只剩下24个一线队员,而且都是日本本土的。”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中国企业和日本赛事主办方一齐联动,保证了东京马拉松的安全和服务的细致,甚至创造出惊喜的成绩,也是疫情里的一个缩影——灾难面前,体育的精神力量和相互帮助和支持的信念,是没有国界的。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